说下一项问题,把主持朝政的太子摆到了一边。
仅有一次是李长擎以武将脾气火爆的形象,明着骂那群文臣,才让太子烨松了口气,也没松彻底,因为下一秒顾明野就找出来指责他殿前失仪。
这个殿前有很多种解读,失仪也有很多种说法。
在皇上面前体态不正,或者胆小失态,是殿前失仪。
在肃穆的大殿上,做出毫无礼数可言的事,也是殿前失仪。
甚至管得宽泛些的,上朝时说了一句不合时宜的话,都能算得上殿前失仪。
不过以往政见相左的时候,文武百官争得面红耳赤也是常有的事,皇帝虽然早有定夺,但是为了让其中一方发泄一下,只要不打起来,对这种吵几句的是也就默认了。
结果李长擎骂了几句,就被顾明野扣上了个殿前失仪这个可大可小的帽子。
偏偏论身份,顾明野比在场绝大多数人都高,剩下寥寥无几的人,顾明野辈分又比他们高。导致最后主持朝政的太子烨,不得不搬出盛天帝来求情,但也因此落了下乘。
不少因为盛天帝病重,对太子继位有所偏向的朝臣,不约而同皱起了眉。
作为小辈,明烨为了朋友,向顾明野这个叔叔低头,这很正常。
可是作为太子,却为了一个不如顾明野的武将,在朝堂上,向顾明野低头,这很不应该。
太子可以权衡利弊;可以玩权谋弄心术;可以学帝王的制衡之道,但他偏偏不能在朝堂上怕一个臣子,哪怕朝堂之外得叫对方一声皇叔,那也不行。
太子烨求完情也反应了过来,可是他没办法,这个情他必须求。李长擎是朝堂中为数不多属于他的人,对方为了他才开口骂人,如果他不出面求情,会寒了其他人的心。
能怎么办呢?下了朝后,太子烨慢慢走在前往上书房的路上。想起刚才朝堂上发生的那一幕,就忍不住苦笑。
明舒有文臣的支持,顾明野有绝大多数武将的拥护,他的人被压得死死的,甚至所处境地还不如那些作壁上观、保持中立的大臣!
他来到上书房,没有如往常一般处理奏折,正聚精会神想着破局之法,压根没有注意到盛天帝身边最亲近的太监,往日总等在这里帮他搬奏折的荀公公,不见了踪影。
是不是等自己成为了皇上,文武百官才能诚惶诚恐地听到自己的声音?
太子烨想了许久,还是没能下定决心。等他打算开始处理今天的奏折时,才发现荀公公并不在上书房。
他并不以为意,如果不是普通侍从不能进宫,他需要对方帮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