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肩负重任,旨在摧毁韩魏防线,为秦国东扩之路扫清障碍,重开东出大门。
白起领军后,首战即夺韩国新城,策略上抢占先机。
新城在手,秦国成功截断楚国援韩魏之路,营造孤立作战之机。
白起先掌新城,再对韩魏宣战。
他巧借两国间隙,佯攻韩国诱魏旁观,后突袭魏军致其阵脚大乱。
利用魏逃兵扰韩阵,最终秦国雷霆一击,两国皆溃。白起以智取胜,借地利之便,不仅挫败韩魏联军,更令敌军溃散难逃。
战后,韩魏二十四万精兵几近覆灭,尽丧于白起之手。
白起之战绩,彰显其非凡军略。
后世讹传其仅擅以众胜寡,然此役尽显其逆境亦能制胜之能,谣言不攻自破。
鄢郢、华阳、长平之战,皆显白起军事才能。
深入剖析,其指挥堪称典范,精准打击敌弱,尽显己方优势,犹如兵法活教材。
白起擅长统领十万乃至数十万大军,其指挥能力堪称惊人。
对古代军事稍有涉猎者皆知,指挥难度随兵力倍增而急剧攀升,此等才能实属罕见。
引领千军万马于一役,此等统帅之才,历朝罕见。
论及指挥艺术,与白起并肩者,寥寥可数,只手可数尽。
只是可惜,正是因为他太过于逆天,功高盖主。
山东六国,白起一个人就打残了四个国家,而且还差点灭了赵国。
甚至如果后来的邯郸之战,秦国胜了,或许还可以证明一下,白起的战绩,只是因为秦国的强大,而不是因为他个人的强大。
但问题是,邯郸之战,秦国偏偏败了,而且损失惨重。
这也就意味着,这一战之后,所有秦国人都会认为,之前这几十年当中,秦国之所以战无不胜,并不是因为他们有一位英明的秦王,而是因为秦国有白起这样一位战神!
这样一来,白起的声望会骤然提升,再加上他在军中的声望,白起绝对有能力威胁到秦国的国君。
功高盖主,这是白起最大的原罪。
另外就是他在长平之战当中,坑杀四十万降卒的‘壮举’。
虽然白起当时坑杀这些赵国降卒,是替秦昭襄王背锅,也是为秦国做贡献。
但以当时的局面来看,秦国此时已经在赵国陷入了泥潭。
如果杀了白起,说不定就能把锅彻底甩到白起头上,让赵国百姓的抵抗力度弱一些,或许前方的秦军就能打赢了。
杀了白起,平息赵国那边的舆论和怒火,似乎也是一笔很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