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可去鸿胪寺请人,若实在无人,可以聘请她的授业恩师乌先生,说是乌先生译著之能远在她之上。”
总之,就是不想跟养心殿再沾瓜葛。
这下柳海是无计可施了。
即便柳海不曾往裴浚透露半个字,但这桩事还是被裴浚知晓了。
为了躲避他,连正经活计都不干了。
当初热血沸腾扬言要替他远拨国威的姑娘哪去了?
裴浚深深阖着眼,双腿懒淡架在龙椅,眼角快绷出血色来。
不嫁就不嫁,何至于过不去。
*
梁冰的父亲梁杵如今担着重启路上丝绸之路的重任,他又曾是户部尚书,满脑子钻营的就是如何给国库挣银子。
先帝在世,总想着从百姓手里榨一榨,裴浚不同,他要打开国门,与域外通商。
上回万寿节之际,梁杵便与夷邦诸国的使臣会过面,私下又得裴浚首肯,决意邀请诸国行商汇聚京都,又吩咐大晋各州府的商贾进京,各方欢聚一堂,共商盛举,当场定下单子,当场付银,准域外行商从大晋买卖生丝,绸缎,砂糖,樟脑,瓷器等物,再运至本国售卖。
此事由官府出面组织,再从中抽税。梁杵领衔,各部均抽掉一些人手为辅,正如火如荼开展。
眼看商会之期将至,梁杵遇到了一桩难题,来寻裴浚讨个示下,
“陛下,如今万事俱备,只有一桩事略有为难,老臣想着跟您讨个主意....”
“说。”此事筹备许久,裴浚也很放在心上,正色问他,“有什么难处告诉朕。”
梁杵道,“此次商会,将有不少夷邦商贾抵达京都,鸿胪寺与礼部的官员恐应酬不暇,臣记得原先御前有一位女官,精通夷语,不若请她坐镇市署,文书可当场翻译,定的单子有疑惑之处也可当场释疑,两厢便捷,您瞧着如何?”
裴浚长指慢慢从眉心抚至鼻梁,来回摩挲了许久,
“朕准了。”
也不管李凤宁愿不愿意,一道圣旨下到夷学馆。
这是邦/国大事,她没有拒绝的权利。
当然凤宁也没想着拒绝,这与上回翻译诗经不同,上次明显是养心殿的内侍“找茬”,想借着机会牵桥搭线,这次可是正经的朝务,凤宁盼着还来不及呢。
到了九月初十这一日,凤宁换上礼部送来的官服,做男装打扮,登车前往商会所在的鼓楼大街。
此次商会规模浩大,又是大晋第一次通商盛举,朝野瞩目。
地点选在皇城之北鼓楼所在的下大街。
大晋创国之初原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