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回来了。
青山分局局长立刻针对这一发现,展开调查。
当他们把思路定位到绑匪只是一个人后,思路就打开了。
具备伪装多种笔迹能力,但又在细节上形成肌肉记忆的人,一定是长期从事文案工作的人。
当年电脑根本没有普及,所以案头工作基本都是靠手写。
符合这个特征的人,主要就是有三类:机关文职人员、编辑、教师。
而这三类人,基本都不可能会是职业罪犯,那么绑架人质索要赎金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犯罪动机,必然是因为什么特殊情况,导致需要快速搞到钱,才产生了绑架勒索的举动。比如吸毒、或是赌博。第二,犯罪目标。钱红星虽然是著名的企业家,但如果完全是个不相干的陌生人,既不会把他当做勒索目标,也无法掌握钱家人的动向。这就意味着,绑匪一定是在钱红星的人际关系网里面的人,才会把钱来来作为绑架对象。
分析透这两点之后,警方把目标锁定在了教师这个职业上面,因为钱来来作为一个刚上小学的孩子,唯一可能接触到的,就是老师了。
警方找到钱红星,希望能了解钱来来的情况,结果却被钱红星拒绝了。
因为此时的他,已经另娶新欢,还生了一个女儿。
他明确表示,自己已经放下了,还巨资把钱来来的骨灰供养在庙里,每日受佛光普照。
他放下了,可青山分局的局长却放不下,找到学校继续调查。
在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利用电脑技术比对了几百份学校教师的笔迹资料后,终于锁定了一个可疑对象。
这人名叫孙坤,男,四七年出生,九七年的时候刚好五十岁,是钱来来就读学校专门教思想品德课的老师。
之所以怀疑他的原因也很简单,只有孙坤留下的日常文书里的细节,和纸条里的细节匹配了起来。
尤其是那十八张纸条里曾出现过的一个“阅”字,和孙坤日常批学生作业时写的“阅”字的最后那一竖弯钩,完全一样。
这一发现,振奋人心。
但紧接着,刚燃起的希望火苗就被现实扑灭了。
因为当青山分局的警察找到孙坤的时候,看到的只是一个躺在椅子里,嘴歪眼斜流着口水的老头。
孙坤的家人说,孙坤在两年前就中风了,从此丧失了行动能力和语言能力。
这个结果让办案刑警根本无法接受,但又无能为力。
尤其是青山分局的局长,他顶着巨大的压力坚持审讯孙坤。
但面对丧失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