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清军南渡
十二月底,随着多尔衮统帅的清军主力在荆州城外站稳脚跟,并派出兵马试图架设浮桥渡江,陈福立马领着殿前左军北上,在郑森统帅的洞庭湖水师配合下,部署到了松滋,枝江,虎渡口等地。
如此一来,江北荆州城内的李过所部忠贞营,南岸据守各城的陈福所部,以及依托南岸诸城部署的洞庭湖水师,便在一南一北,隔江呼应中,死死牵制住了多尔衮大军。
在朱慈烺的部署下,陈福麾下的殿前左军在“荆门州之战”后,还得到了一千两百多匹战马的补充,军中的预备骑兵一夜之间,全部转正。
这些全都使得多尔衮难以试探南岸明军的虚实,即便是有少部分骑兵侥幸渡河成功,也很快就会被殿前左军的骑兵驱逐围歼。
要知道,长江荆州河段十分宽阔,有些地方宛若大湖,江面宽达七八里,窄处也有三四里,大大增加了清军强渡的困难,使得其无法迅速投送兵马。
不过,多尔衮并没有因此轻易放弃,他不断派出兵马,尝试从荆州附近渡江,以避开朱慈烺重兵把守的岳州府城,迂回包抄长沙府城。
陈福的分析大体没有错,但他高估了多尔衮的决心,低估了多尔衮的战场洞察力,没想到对方做了两手准备,一面在荆州突破,一面又往武昌城内部署了兵马。
两支庞大的军队沿着长江对峙了十几日,相互间交锋试探不下二十次,陈福大军在洞庭湖水师的掩护下,根本无惧清军。
在这个过程中,陈福埋伏在长江上游的兵马,也终于等到了清军的行动,多尔衮明显预谋已久,派出了数百八旗精锐,想要借着夜色的掩护,天光乍亮时,在上游的虎牙山,荆门山完成偷渡。
为此,他还特地调动大军,做出了准备强攻荆州城的样子,清军大营内外,到处都是兵马调动的喧哗声和火炮轰鸣声。
但在锦衣卫和中军夜不收的协助下,陈福早就预料到了这一点,他在荆州府段长江的中上游山岭中,潜伏了近千骑兵,还有上千步军,并暗中调动了部分水师。
多尔衮偷偷调集的兵马,早就在他们的监视之下,陈福一直没有行动,让事情悄无声息发展,便是担心会打草惊蛇,引起多尔衮的怀疑。
在夜色和山岭的掩护下,这支清军突袭部队很快依靠小船顺利渡江,而长江南岸,早早潜到长阳城附近的殿前左军,此时也迅速开始行动,展开了攻势。
荆门山附近偷渡过江的这支清军,并不是清军的突袭主力,数百骑兵,没有主力的配合,完全不是殿前左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