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昌锋随即扬起出言,一脸得意道:
“他一招不慎,恐怕就要重蹈多铎的覆辙,等到整个湖广都将被陛下收复的时候,那他这个所谓的摄政王,还要不要当了?”
朱慈烺听罢,赞同地点了点头,他就是猜准多尔衮的这种心思,只不过没想到对方比他想象中的,还要狡诈,居然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个回马枪就稳住了北撤的大军。
不过,这些都不足以改变整个战局。
湖广的局势,现在已经完全在他的掌握之中,长沙,荆州二府的附属各州县,如今基本都已经被明军重新收复,承天府各州县,不战而破,清军的汉江粮道,直接处于大明的兵锋之下。
常登贵此前在北面追击清军,收复江北各州府的行动十分顺利。
在朱慈烺的放权之下,他和张煌言分析了清军在湖广北部的兵力,大胆出击。而溃败的清军则是完全失了分寸,沿途伏击对于一支已经没有建制,四散而逃的溃兵来说,根本基本不可能。
不过,由于河道的阻隔,明军追击的速度也不算快,而且在寒冬中,无法轻易涉水渡河,实现迂回包抄。
而城中的那些物资,自然无一例外,全都已经被撤退的八旗军破坏殆尽,然后又被那些溃散的绿营军,或者地方匪徒,洗劫一空。
承天府各地,甚至襄阳府南部,虽然有不少反正的绿营军,但同样有坚守的绿营,等常登贵领兵追到的时候,遇到了不少驻守地方的绿营军,紧闭城门。
在没有攻城器械的情况下,如果遇到抵抗顽强的城池,骑兵很难攻下,常登贵自然不会冒这个险,他只是来扩大胜利的,而不是真的要收复失地。
要知道,荆州一战,清军留守的北面虽然几乎全军覆没,准塔和巴哈纳都死了,但清军主力依旧还在,实力远胜于明军。
这个时候,明军若是分兵驻守各地,那可就是自取灭亡了。
当然,收复和驻守,并不是一回事,朱慈烺只是要虚张声势,唬住多尔衮,动摇清军的军心。
“多尔衮应该不会轻易北撤,接下来他不是强攻荆州,就是强攻岳州了。”
陈福随即分析道:“多尔衮若是能攻下荆州,整个湖广的局势必将大大有利于清廷,清军南征主力也可不必继续滞留湖广驻守。”
朱慈烺听罢,随即又点了点头,赞同道:
“多尔衮此番南下长沙,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如今他在北面失利,必须打一场胜仗,无论是为了名声,还是为了战局,朕虽然在岳州,但荆州很明显更容易打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