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军队将士,普通百姓,还是达官贵人,地主乡绅,都需要粮食,而春耕的收获情况,更是影响着朱慈烺接下来的地方治理和军队发展计划。
所谓的强军,便是钱粮堆积出来的,否则朱慈烺就不会只大力投入殿前军,京营和左镇,忠贞营,地方标营的补给标准和训练要求,各不相同了。
他没那么多银子和粮食啊!
而朱慈烺推迟收复武昌的军事行动,没有立即大规模征发徭役,便是考虑到了一点。
若是春耕受到了严重影响,他第二年将很难再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反而要想办法解决治下百姓的吃饭问题。
好在,堵胤锡的治理能力没有辜负朱慈烺的信任,湖广南部,原大明统治区域内的各州县官吏,迅速联合地方乡绅,完成了各地方的春耕协助和百姓安置,
而原本清廷占据的承天,德安,黄州,汉阳,甚至还要蒲圻,宜城等各州县,堵胤锡也迅速派出了官吏接管。
李过自然也派出人马支援,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便已经联合那些主动配合的地方乡绅,在这几个府的县一级,建立起了有效的统治,并开始着手地方田亩的清丈和流民的收揽。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原本清廷占据的田地,都是要收归朝廷的,而朱慈烺也要在这上万顷没收来的田地之上,建立起几十个大型屯堡,这些是他巩固地方统治,提高税收效率,以及接下来一年扩军的基础,
朱慈烺想要进一步扩充殿前军,就必须彻底改革大明的税收体制,对地方势力下手。但在此之前,他还需要做好准备,以确保各地的军队支持自己。
如果他不能在地方上建立起足够的军事威慑力量,仅仅依靠本来就和地方乡绅关系密切的文官体系,大明不可能在地方完成土地清丈和全面征税。
要知道,明末各地的土地情况十分复杂,利益牵扯重大,一旦开始彻查清丈,动乱便不可避免。
而那些正准备建设屯堡的土地,便是朱慈烺最大的筹码。
当然,在大力恢复农业生产的同时,陆师虽然还没有大规模行动,但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师,都没闲着。
谭泰领着汉阳城外策应的大军从长江北岸撤离之后,鄱阳湖水师迅速防护,再次截断了汉阳和武昌的联系,并开始轰击汉阳靠江一侧的城墙。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朱慈烺也随即开始调动兵马,北上武昌。
湖广的政务有堵胤锡在,他并不需要过分费心,如何拔掉武昌这颗钉在大明心腹之上的致命钉子,才是他现在最关心的问题。
而且,朱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