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频繁,豫南各地的起义,也接踵而来,不少百姓在乡绅的领导下,暴动之后都选择了南下,成为北伐民夫中的一员,等待光复河南的大战到来。
为此,驻守南阳的绿营最高将领——高弟,不得不请示多尔衮,增加豫南各城的绿营守军,同时请求对方增派八旗兵协助防守。
其实,随着北方各省民变起义不断,清军不得不加大军事投入,各省的额外开支都得仰赖地方加派的苛捐杂税,而这又导致了更加猛烈的民变。
但随着主要战场转移到中原,整个南方都没有成功夺取,清廷的财政压力十分之大,让地方自筹粮饷,其实也是无可奈何。
多尔衮甚至还想要吴三桂,尚可喜,孔有德,以及陕甘的留守绿营军在地方也自筹粮饷,还最终因为孟乔芳的劝阻,只好作罢,陕甘改由孟乔芳统筹,尚可喜和孔有德由户部拨备。
毕竟,若是放任吴三桂,尚可喜,孔有德和陕甘的留守绿营军自筹军饷,据地而守固然可以节省大笔军费,但如此一来,无异于让对方割据,不到最后的时候,清廷还是不能轻易放手。
他们是想汉人将领更加卖力,和明帝自相残杀,增加他们的全力固然可以促成这一点,然后坐收渔翁之利,但这些汉人若是倒戈了,那局势便是雪上加霜了?
对于如此举动,不仅仅是孟乔芳,岳乐上书过多尔衮,他虽然不敢明说,但意味深长地暗示了一番。
毕竟,吴三桂背地里的那些举动,并没有逃得过他的眼睛。
但岳乐如今对于战局的走向,并没有把握,李定国和刘文秀杀了吴三桂的密使,那就是不可能合作的意思了。可吴三桂的意向,却依旧让他捉摸不透。
而吴三桂通过胡心水传回来的消息,也听到了一些风声。但吴三桂在清廷中的力量并不大,他并不能施展多少力量去影响,或者说推动这件事情更进一步。
但知道了这件事之后,他却改变了看法,意识到若此战不胜,清廷便要灭亡的可能,朝着南京靠拢的心,也更加急切了。
要知道,随着朱慈烺的“粮食战”逐渐发挥作用,北方各省的粮价大涨,便是华北的产粮区,粮价也比往年高了一倍有余。
而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大战在即,清廷加派的徭役也一点不没有少,甚至开始变得绝对不容商量,甚至为了筹集战争资源,开始对旗丁下手,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换言之,多尔衮等满清的王公贵族们,再次暴露出了当年在关外时候的嘴脸,整个八旗其实都不过是他们的奴隶。
这个时候,不止是普通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