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针锋相对,顿了顿又立即道:
“若是在平时,我多尔衮何惧与那些尼堪血拼到底?我八旗的勇士又何时怕过?但如今这地势完全不利于咱们,本王不是没有底气,更不是被吓坏了,才这般谨小慎微,瞻前顾后,而是局势真的不同了。”
谭泰和喀喀木等人听着两人的语气愈发激烈,都想上前劝阻,但又一个个面面相觑,不知道上前要说些什么,最终只能继续闭嘴,把那些原本想要说的话,全都咽了回去。
而多尔衮眼见无法说服阿济格,也放弃了劝说,直接采取各旗大将表决的方式,想要以多数压过少数,再次确立自己的领导。
满清大军中,不少人虽然因为近期战局颇为不顺,对多尔衮颇有怨言,但现在这个时候,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支持对方。
在获得了军中大部分将领的支持后,多尔衮长长叹了一口气,又接着说道:“咱们大军北撤之后,就不要管那些尼堪兵了,现在靠得住,也只有咱们满洲的甲兵。到时候只要派三五千甲兵威慑住他们,拖够时间便可以了。”
而随着多尔衮在军中占据优势,阿济格刚刚掌握的指挥权,很快又丢了,他在政治斗争上,完全不是多尔衮的对手。
不过,多尔衮撤军,也并非是直接暴露出来,他甚至趁着明军没有增兵支援之际,派兵占据了南面的更多荒村和丘陵群,并顺势将战线推进到了距离大洪山余脉的西麓。
如此一来,明军便会理所当然的以为——清军将会在这场大战中选择主动进攻,尽管那里的地势,并不完全有利于骑兵的发挥。
于是乎,清军的哨骑在这些地方越发活跃,频频出击,但明军也毫不示弱,双方在旷野之上相互缠斗,不断交换着死亡,谁也没占到便宜。
而由于东面大洪山北麓的两个营地,以及营地附近的数个阵地,此时依旧掌握在明军手中,清军的袭扰也根本不敢深入。
不过,在当前的混乱局势之中,清军的攻势之猛烈,也的确超出了朱慈烺的预料。
汉中的局势并不明朗,这使得他本来就难以判断多尔衮的抉择,只能是看对方的战场指挥,从而推断出后者的战略意图。
而且,他现在需要为西路军争取更多的时间,为此必须尽可能拖住清军北撤的步伐,否则西路军收复陕西,为大明获得养马地的计划,就将彻底功亏一篑!
换言之,朱慈烺这个时候,必须表现出更强的决战意愿,以此来拖延时间。
战场的信息不可能完全透明,明清两边为了达成自己的战略目的,必须不断释放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