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松了一口气,正准备派出塘马去联络北路的多尔衮,让对方务必迅速撤军,同时安排好伏兵,林昌峰便已经又带着骑兵冲杀了上来。
在清军原本的计划里面,白河与汉江的交汇处,一直到双沟口,都是设伏的好地方,特别是后者,明军的追兵一旦过河,再想撤就没那么简单了。
但阿济格万万没想到,明军骑兵居然这个时候就追上了。若是如此,他必须向多尔衮求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而与此同时,朱慈烺已经在襄阳城附近,发起了新的攻势。他不仅调派了天骑军,还加派了骁骑军的两个营,并派出战兵在北面策应,掩护攻击大军的侧翼,逼迫多尔衮出兵,进而使得对方无力南下。
在汉江平野上,清军骑兵自然有着机动性优势,但明军骑兵的机动作战能力,也没有到不堪一击的情况,更不要说明军还有水师的掩护,进可攻,退可守。
面对同样骑马机动的明军战兵,清军的骑兵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占据优势,再加上大军正在撤退,襄阳城附近也不是预设的主战场,清军的战心十分不稳。
多尔衮自然察觉到了这一点,他不得不开始安排骑兵轮番掩护,且战且退,所幸他麾下的八旗马甲养精蓄锐已久,战力相当强悍。
除此之外,他还不得不冒着伤亡增加的危险,以数百马甲的代价,直接击退了明军的攻击,随即下令陈泰领着一支兵马南下增援阿济格,他亲自领着其他大军撤退。
这种局势下,他自然已经不敢让南一魁,董学礼等绿营军将领压阵,这些家伙若是带兵出战,指不定立马就原形毕露,甚至直接反正了。
常登贵亲自坐镇北面的牵制行动,他的战场洞察力早已经不同寻常,从多尔衮亲自压阵,八旗马甲攻势凌厉的这一部署中,便看出来了其中暗藏着的蹊跷。
而他如今按照朱慈烺的命令,故意加紧攻势,便是为了要让恐惧在清军中蔓延。到时候,南面的清军若是大败,这里的清军主力,也会自己先乱起来。
毕竟,多尔衮这种时候,不敢直接撤,但也不敢全力南下,否则这一来一往之间,军心将会更乱。
常登贵要做的,便是想方设法,让多尔衮更加难以抉择,进而贻误战机。
在北面,东面的汉江河道上,洞庭湖水师不断的炮击,常登贵也指挥明军骑兵同时突袭,这使得从鹿门山一路狂奔了四十余里,北撤到襄阳的部分清军,当即出现了混乱。
而南面传来的军情,此时正在后面依旧紧紧咬住阻击兵马的明军主力骑兵,都加剧了清军撤退士兵心中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