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的这些破坏,无疑对豫南地区的生产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原本就饱经战乱,人口离散严重的鄂北豫南,此时基本上已经百里无人烟,这将会给朱慈烺后续的军事行动,造成巨大的困难。
如今,朱慈烺不仅需要妥善安置那些从清军手中解救的民夫,还得想办法保证围城大军的物资供应,以及地方生产的恢复,这对于明年的北伐来说,至关重要。
明廷在这一战中损失的兵马不多,天骑军的损失也主要集中在追击一战,但是这样的损失在战略上是十分值得的,而且也没有给天骑军造成根本上的损伤。
清军的实力和决心,都远没有朱慈烺预想中的那么强,甚至在他一开始中,设想要退到的荆州城,至始至终都没有受到清军的兵锋威胁。
而经过此战的磨砺,殿前军各部,尤其是天骑军和骁骑军,都拥有了和八旗马甲的实战经验,他们只要根据实战的反馈,稍加训练,或者是更换装备,便能在将来北伐中,更加游刃有余。
大明当前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新兵训练体系,士兵流水线可以迅速为朱慈烺的大军训练出合格的士兵,他只是需要让老兵和新兵有融合的时间,两者的结合是当下迅速扩张军队的最有效方式。
同时,这也是为了确保钱粮用度不会超过预算,明廷虽然使用了一定的金融手段进行财政扩张,但资源依旧紧张,特别是骑兵将来还有进步扩充,这可是吞金巨兽。
毕竟,满清的实力并没有那么强,小族御大国,始终是其致命的弱点。朱慈烺只要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局面便能迅速打开。而如今胜利已经使得大明获得了在中路战场上的战略优势,形势比朱慈烺预料的要好很多。
随着殿前军各部工事修筑完成,浩浩荡荡的各部人马遍布襄阳城外的平野,各路运输车队,直接挤满了官道。
朱慈烺最终选在了这座庞大城池的南面扎营,而随军调来的上百门大炮,将是这次攻城的关键。
他很清楚,攻打这样的坚城,必须要有足够火力,以及攻城器械,还有足够的民夫挖掘土方石块,填坑埋壕,才能避免核心战力的伤亡,所以宜城的随军民夫,朱慈烺已经下令全部北上了。
此时,明军在襄阳府的各个方向上,兵力都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尚可喜和德勒克浑,不得不选择收缩兵力,固守城池。
他们甚至不敢趁着殿前军立足未稳,派出了兵马袭扰,这使得城内清军的士气,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不过,襄阳周边除了护城河和人工修筑的防御工事之外,都是一马平川的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