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军队指挥决策体系的革命性发展,还有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附加变革,对军官的更高要求,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军官专业化,制度化培养,便是其中之一。
换句话说,无论是军队战术层面的军阵,纪律,还是军官士兵层面的职业化趋势,其实本质上都是军事科技进步之后,对军队制度化,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其实,军队的训练和培养,也和各类型的生产一样,只有专业的分工,科学的管理,以及更加先进的武器相结合,才能迸发出强大的战斗力,这三者是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
科学的技术,科学的管理,科学就是第一生产力啊!
朱慈烺作为未来人,自然知道这些关键因素,将会推动军事文明在未来的两三百年间,完成一次又一次革命。而他现在所做的,便是在大明推动这一进步,更快到来。
朱慈烺看着这几十个正在上课的军官,听着“五军都督府”的高级武官们,正在讲台上侃侃而谈,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些专业和系统的军事知识将会使得殿前军的军官们,在战场上有更加强大和坚韧,即便是算被暂时打败了,甚至打散了,也能更快,更多地撤离战场,保存有生力量。
当然,这些只是教育的直接成果,殿前军,包括天骑军在内,从战兵,骑兵到炮兵,当前有上千个百总,数百个把总,上百个千总,这里面将来或许也会产生一个,两个,甚至更多军事天才,进而推动大明的军事文明,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在庞大的军官基数下,这是完全有可能的事情。
林昌峰为了更好地准备第三日的“骑兵考核”,此时已经提前回到了城外军营。
而到第二天,朱慈烺原本还想继续视察的,天空中忽然下起了雨,好在这场雨并不算特别大,在下午就停了。
但下过雨后,骑兵的调动,也更加麻烦了一些,这给了林昌峰不小的压力。
朱慈烺本来就不是死板的人,对此自然理解,而且这一场不大不小的雨水,并没有影响到他的好心情,特别是看到了汉阳城和武昌城之间,港口前,舳舻千里的繁荣景象后。
要知道,汉阳如今是步军的驻地,但武昌则是水师的另一重要驻地了,同时武昌和汉阳一样,此时都成了一个巨大的仓库和物资中转站。
大明水师正从江南等地源源不断往这里运输粮草军械,而湖广的水师,也往江南,不断运输各种物资,为即将开始的北伐大战做准备。
这也是大明远胜于满清的一点,水路运输的边际成本极低,这使得殿前军进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