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心中充满了不甘与愤懑。
“此次突围,绿营兵和包衣兵大多数已经不再值得信任。
孔有德、南一魁等人虽表面忠诚,但关键时刻,他们随时可能背叛。”
多铎面色阴沉,咬紧牙关说道:
“但那些跟随大清多年的包衣兵,尤其家属还在北京的,或许还能依赖一部分。”
他明白,突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顺利逃脱的战术计划。
真正能带走的,恐怕只是少数精锐兵力。
对于多铎而言,此刻他已经不再幻想全面胜利,而是在计算如何减少损失,保全实力。
“虽说计划是全军突围,但能带走一半的兵马已是天大的幸事。
若是回到北京,手下还剩三五千旗兵,这次突围便算得上胜利了。”
多铎的语气充满了无奈,但同时也流露出一丝顽强的希望。
他心中清楚,能带多少人回去,便决定了大清未来的命运,以及他的地位。
苏拜听到这里,默默点头,神情略显缓和。
突围计划虽然艰险,但只要能够渡江,就还有一线生机。
沧州城的局势已经岌岌可危,时间不等人。
若不尽快采取行动,他们随时可能被明军围死在这座城中。
纳塔克则在一旁默不作声,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他虽然是清军中资历颇深的将领,但眼下的处境让他意识到,这不仅是一场军事战斗,更是一场心理博弈。
明军的强大和清军内部的隐患,让每一步棋都极其危险。
“现在顾不得那么多了,能走一个算一个。”
苏拜脸色凝重,语气坚定地说道:
“只要能逃到关外,哪怕只剩下三五千甲兵,大清依然无人能敌。
等到了黑龙江,再抓些人丁补充兵力,到时重整军队便可东山再起。”
话音一转,他望向多铎,继续道:
“咱们原本的计划是派出三千甲兵、一千包衣兵,还有三千绿营兵,从东面突袭。
利用地形优势躲避明军骑兵的围困,牵制敌军兵力,甚至有机会打穿明军防线,直接威逼南面的中军大营。
但现在情况有变,包衣兵和绿营兵大多已不可信,计划该如何调整?”
多铎微微皱眉,略作沉思后说道:
“这支兵马本就注定是去消耗敌人的。
以明军目前的兵力,想打穿他们的防线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若能成功牵制住他们,使他们无法在东面集中力量防守,这倒是可以做到。”
他顿了顿,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