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两难境地
在如今的战局下,苏拜若是面对一支实力悬殊的敌人,凭借他丰富的陆战经验,或许还能勉强维持局势,甚至取得些许战果。
然而,眼前的形势却截然相反。
清军面临的不是可以轻易击败的对手,而是一支实力远超己方的明军水师。
苏拜和清军完全低估了张名振指挥下的明军水师的强悍,事实上,他们几乎完全摸不清楚明军水师的底细。
张名振所部明军水师不仅装备精良,战术灵活,而且拥有丰富的海上作战经验。
清军对这种强大的水师力量知之甚少,错估敌情几乎成了家常便饭。
在沧州城内,随着东西两面派出的八旗兵成功阻击明军。
多铎自信满满,认为已牵制住了足够的明军力量,于是果断下令苏拜率领清军水师突袭。
他们的计划是让这支水师由护城河出城,驶向不远处的运河。
这个季节,运河也算水势浩荡,河宽达数百步,成为清军突围的天然屏障。
清军准备了上百艘小船,每艘船上都满载火药和引火油料,由八旗死士操纵。
这些船只一旦靠近明军的舰队,就会立即引爆,打算与敌人同归于尽,制造混乱。
其他人则趁着江面上的混战,清军余部将乘船突围。
这是清军的突围策略,虽然计划谈不上高明,但依靠这些死士的决死精神,多铎希望至少能打乱明军的布防,赢得突围的机会。
然而,这个计划并未透露给城中的绿营军,孔有德等人也未将情报传递出去,但张名振早已料到了清军的意图。
朱慈烺手下的将领,尤其是张煌言、常登贵、陈福等陆战名将,在军议时就已敏锐地分析出清军可能采取的行动。
而张名振和水师将领也随即发表意见,这些将领们从清军当前的困境出发,几乎准确地预测到了他们的行动策略。
面对这种明明预见到了敌方行动却仍需陷入险境的局面,张名振倍感压力。
因为要完成朱慈烺的作战部署,他们不仅要打赢这场战斗,还要在清军的小船来袭时故意示弱,伪装成溃败的样子。
如果他们一开始就全力迎战,多铎可能会改变突围计划,选择坚守城池,甚至与明军在城中展开巷战。
那样一来,战事会变得更加复杂和耗时,而朱慈烺的战略目标便无法顺利实现。
朱慈烺的作战方针非常明确,他希望能够在水面上歼灭清军大部分主力,然后在陆地上以最小的损失结束战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