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残部最多只有两千人成功北逃,西面、东面逃散的八旗兵不足百人。
我已派人全力搜索,附近的乡勇也都动员起来,誓不放过一个鞑子!陛下,我们赢了,鞑子彻底败了!”
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战果,朱慈烺并未表现出太多情绪的波动,他脸上没有得意的神色,反而显得异常沉稳镇定。
他微微点了点头,语气冷静地说道:
“玄著,沧州是朕亲自拿下的,北京那边,你先去,绝不能给鞑子喘息的机会。”
朱慈烺此时的镇定与昨夜亲手处决洪承畴时的凌厉对比鲜明。
昨夜,他亲手结束了那个叛徒的生命,眼中还闪烁着复仇的火焰,而此刻,他已经恢复了大局在握的沉着冷静。
张煌言心中明白朱慈烺的意思,眼下,皇帝并不打算直接北上,主力军队也不可能贸然出关,但北京的收复迫在眉睫。
其政治意义远大于眼前的沧州之胜,而朱慈烺居然把这样至关重要的任务交给了他,这其中的信任和期望显而易见。
当然,最终第一个入城的,自然还得是皇帝陛下。
张煌言深知此事责任重大,毫不犹豫地跪了下来,语气坚定:
“臣定不负陛下厚望!”
朱慈烺看着他,微微一笑,赶忙将他扶起:
“去吧,将鞑子逐出关内,莫让他们有片刻喘息的机会。”
张煌言闻言,心中感慨万分,喉头一阵哽咽,强忍住激动的泪水,郑重应道:
“臣谨记陛下教诲,必定竭尽全力!”
朱慈烺拍了拍张煌言的肩膀,目光深邃地望向北方,仿佛在思索着更远的未来。
他轻声吟诵起一首千古名诗,低沉的嗓音回荡在清晨的微风中: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清晨的阳光逐渐洒在大地上,战场的血迹随着风的吹拂慢慢干涸,沧州的硝烟渐渐散去。
大明,正等待着他们去收拾残局,重振河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