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寒风萧瑟,满清的军队与汉人奴隶组成的队伍在辽东的方向上艰难前行,脚下的土地仿佛也在嘲笑着他们的狼狈与无奈。
多尔衮的目光逐渐变得空洞,脑海中一片混乱,他不得不面对,自己最不愿意面对的现实。
.
“将军,陛下已派张煌言领兵北上北京,他本人则亲自坐镇沧州!”李来亨匆匆接到最新的军报,立刻赶来向李过汇报。
李过闻言,略作沉思,片刻后说道:
“真快啊,陛下的兵力实在太强,别说精锐的战兵和骑兵了,甚至就连船上的水兵,也能将鞑子杀得落流水,溃不成军。”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
“我刚刚听说,还有那夜清军突围的战斗,陛下麾下一支刚组建的新兵队伍,两三百人硬生生挡住了八旗两千多名精兵,硬是没让他们成功突围……”
李过深知自己手下的兵马,就算是最精锐的一部分,但即便全副武装,恐怕与纯正的八旗精锐对抗也只能勉强打个平手。
“说是平手,不过是我自欺罢了,实际上哪里有过具体的战绩?”李过心里暗自叹息。
他明白,即使他军力强劲,独自面对上万八旗主力时,从未有过彻底的胜利。
事实上,历史也一再证明,忠贞营后期确实难以与大清的八旗正面抗衡,更何况他手下的残余大顺军部队改编而来的忠贞营?
在原本历史上,忠贞营还缺乏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谈何扛起反清大旗?
如今,李过与高一功已先后攻占陕西、山西,姜镶被杀,西北的局势暂时得以平定。
可就在这个时候,陛下却突然下令,让张煌言率兵北上,这背后的用意,李过心中一清二楚。
“这分明是要培养张煌言啊!”李过思忖。
收复北京的政治声望远远高于沧州,那里曾是大明的京师,现如今成了满清的心脏。
若能收复北京,不仅意味着将满清彻底驱逐出关,也会成为反清复明的重要象征。
“虽然不是陛下亲自北上,但派张煌言去,已经足以表明他的意图。”李过一边想着,一边下令联络高一功。
政治上稍有敏感的人都能看出来,陛下亲自在中原坐镇,显然是为了牵制某些势力,同时北上作战的张煌言也是为此局棋布的一步重要棋子。
此时,还在湖广的另外一个阵营,艾能奇垂头丧气地说道:
“陛下的兵太强了,咱们无论如何,是比不上的……”
而孙可望看了他一眼,想说什么,却最终没有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