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出于这样的理念,朱慈烺才会如此支持开设书院,允许士人在各地自由讨论时政,成立小型社团。
而他对《大明律》的重视,既是为了维护法治,也是在为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奠定长久的基础。
历史的进程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彼此紧密相连的。每一个决策、每一个变革,都可能在未来引发不可预测的连锁反应。
有些变化看似微小,最终却可能掀起惊涛骇浪;而另一些重大调整,可能在一段时间后也不过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段插曲,悄然平息。
然而,在这个充满巨大政治惯性的时代背景下,朱慈烺面对的挑战是巨大的。
相较于西方在全球逐步扩展的影响力,东方大陆相对封闭,周边亦无强大的对手,似乎可以让朱慈烺从容发展。
然而,他心中明白,要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内部推行根本性的转型,并非易事。
即便有些时局转机,他也难以确定是否有足够的把握推动这头沉睡的巨兽苏醒、转向。
地理位置的局限不再是问题。
如今,朱慈烺手握权柄,可以利用他的身份和地位,引进各种先进的文明成果。
只要处理得当,文明的转型依然可以实现,这不仅仅是对历史的把控,也是对未来的一场豪赌。
就在他思索之际,李过的话语打断了他的沉思:
“陛下,西北的军事行动不能再拖延,整军也需尽快推行。陕西必须保持五万以上的兵力,才能有效抵御西面和北面的蒙古威胁。”
朱慈烺对此稍感意外,他没想到李过对开疆拓土竟有如此强烈的渴望,然而,眼下的局势确实给了他绝佳的机会。
西北的蒙古各部陷入混乱,各大部落互不相容,尚未形成统一的威胁。
这正是出兵西北的好时机,朱慈烺决定采取软硬兼施的策略,至少要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行动,震慑蒙古诸部,以确保东北的战事不会受到干扰。
在这段时期,西北的地缘政治复杂且微妙,蒙古诸部各自为政,若能趁此时机削弱他们的势力,不仅能确保西北的安全,更能为未来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奠定基础。
朱慈烺知道,自己必须抓住这个机会,毕竟,若错过此时,未来局势将更加难以掌控。
李过对拓展西北的战略提议得到了朱慈烺的重视,作为手握重兵的将领,李过不仅战功卓著,对地缘战略也有着深刻理解。
这让朱慈烺更加坚定了推行整军计划的决心。
“你说得对,整军之事刻不容缓,西北的军事行动也要加快步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