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据属下打探,台湾的境况与传言不符,粮食资源更是匮乏。
而且,既然陛下愿意将此地让给我们,说不定真有什么隐患。”
冯澄世的提醒显得十分谨慎,他怀疑朱慈烺主动出让台湾可能另有深意。
郑森听后并未回应,只是轻轻叹了一口气,朱慈烺开出的条件虽然苛刻,却仍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朝廷同意他保留水师,但战兵、马军和火枪火炮部队必须削减一半。
此外,郑家能直接控制的地盘也仅限于两个府,驻军范围受限。
“再等等,再等等李过和我爹他们的消息吧……”郑成功低声自言自语,眼中透露出几分犹豫与无奈。
朱慈烺当然清楚,当前这种划分势力的方式并非长久之计,无法彻底解决反清战争遗留下来的复杂问题,但这是他在当前形势下能采取的最稳妥的选择。
至少,外敌当前,他的威望足以让内战的爆发推迟几十年。
如今,各路诸侯都握有强悍的军队,人人心怀私利,谁会甘愿轻易放弃手中的权力?
利益分配的冲突,迟早会再次浮出水面。
与其让这些军队留在内地互相争斗,耗尽国力,不如将他们派往外地,去开疆拓土,为后代创造一个更为安全、稳定的周边环境。这种策略,不仅可以缓解内战的隐患,还能借机削弱地方势力的军事实力,将焦点从内部分裂转向外部扩张。
辽东和东北的开拓计划,正是朱慈烺的核心战略,他深知这片土地的重要性。
相比之下,李过主攻的西北,郝摇旗等人负责的蒙古,郑芝龙关注的安南,甚至郑森负责的台湾收复行动,都远不及辽东的战略意义。
而且,朱慈烺在这些安排背后,隐藏着他的私心。
他将辽东作为首要目标,并不仅仅是为了国家的复兴和疆域的扩展,还希望通过外部战事的牵制,稳固他在朝廷内外的威望和权力。
辽东地区不仅具有重要的地理和军事价值,若能成功开辟这片疆土,足以奠定他作为中兴之君的地位。
与此同时,他也在利用郑家等地方势力的力量,确保自己在更广阔的战场上占据主动。
朱慈烺的策略十分精明,他没有急于削弱郑家等地方势力的军力,而是将他们的力量导向外部。
这样一来,既能避免正面冲突,也能通过长时间的消耗战,逐步削弱这些地方军阀的影响力。
从长远来看,朱慈烺的计划无疑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他通过外战避免了内战的爆发,为朝廷争取了喘息的时间。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