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表现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然而,叙功归叙功,朱慈烺的心中极为清楚,这场胜利的背后并不轻松,也远未达到理想中的无懈可击。
他明白,此战固然彰显了麾下大军的战力,但面对同样训练有素的清军精锐,真正的胜因却是数倍兵力优势。
如果双方兵力势均力敌,恐怕绝不会如此顺利取胜,即便如此,这场战斗也并未显得“轻松”二字可言。
据战后的初步统计,此战明军以近三千人的伤亡,歼灭了清军四千余人,而撤回盖州城的清军中仍有近千伤兵。
这个交换比例,放在明军占据兵力优势的情况下,实在算不上理想。
这无疑暴露出明军战斗力上的短板,尽管这批新兵已初步展现出韧性和纪律,但与清军精锐交战后,朱慈烺愈发意识到,这支军队距离真正的野战无敌尚有一段距离。
他心中清楚,只有当这些士兵在接下来的战斗中逐步成长,经历数场血与火的磨砺后,方能成为一支所向披靡的铁军。
然而,现实的局势并不容他等待太久。
此刻,盖州城的战况已呈胶着状态,尽管清军士气因这一战而遭受重创,短时间内难以恢复,但他们仍然保有至少三四千精锐。
而朱慈烺的明军,虽占据外部兵力优势,但也伤亡四五千人,加之同等数量的水师兵力,若要以较小代价迅速攻下盖州城,无疑困难重重。
更何况,一旦辽中的清军援兵在攻城期间赶到,战局将变得异常凶险。
因此,朱慈烺并未让众将归营休整。叙功结束后,他立即召集诸将召开军议,商讨战后的部署,战机稍纵即逝,任何延误都可能导致局势逆转。
“此战之后,清军必然元气大伤。除非有援军入城,否则城中士气势必萎靡,再次出城与我大军野战,已无可能。”
朱慈烺沉吟片刻,随即眉头微皱,语气中透出几分谨慎:
“但盖州城中仍有上万兵马,而我大军目前能战之兵不足五万。如果辽中清军趁我军攻城之际前来增援,恐怕局势会变得极为不利。”
话音刚落,帐中诸将一片沉默,气氛陡然凝重。
虽然明军在战场上占据优势,但朱慈烺的担忧不无道理,盖州城的城防坚固,而清军若退守城中,守城作战的难度将大幅增加。
更何况,辽中清军的动向尚未明确,随时可能对明军形成夹击之势。
见众人沉思,朱慈烺缓缓起身,语气愈发沉稳:
“朕已决定,明日便调遣探马加强侦查,重点监视辽中方向的敌军动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