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点了点头,脸上浮现出一抹微笑道:“那就请侯服,带领所有能者,重振大明海贸的荣耀。”
张名振听罢,心中微微一动,目光深处隐隐流露出一丝欣喜之色。他自从因病退居府邸休养以来,朝中格局已悄然生变,错失了诸多关键的人事调动,眼看曾经并肩作战的同僚们在各自的领域中大展拳脚,而自己却始终处于半隐退状态,怎能不心有不甘?
如今,朱慈烺主动将他召来,言谈之中已显露出倚重之意,这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然而,张名振深知官场之道,心思虽已活络,却不露丝毫端倪,反倒是眉头微蹙,面露沉思之色,似乎这件事着实令他感到棘手。他缓缓开口,语气沉稳,字字斟酌道:“此事确实不易处理。沿海的海商向来以李家为纽带,或自行为政,或受李家庇护,尤其是福建官场之中,多有李霄林的旧部,他们盘根错节,彼此间早已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利益共同体。
而海贸之事向来错综复杂,台面上是生意,台下却不乏隐秘交易,其间牵扯甚广,若无强而有力的掌控者,恐怕难以理顺其中关系。”
说到这里,他微微顿了顿,抬眼瞥了朱慈烺一眼,见皇帝神色淡然,正饶有兴致地听着自己分析,便知对方的心思已然有所定夺,便继续说道:
“如今李霄林即将调任市舶司,届时他势必会带走一批心腹人手,如此一来,海贸事务的主导权便出现了真空。此局面虽有利于陛下彻底改造大明的海贸体系,但若无合适人选接手,恐怕会引发短期内的混乱。
依微臣之见,陛下必须任命一位熟悉海贸之道,同时手下也有一批得力干将辅佐之人,否则贸然更替,恐怕会激起沿海商贾的不安。”
朱慈烺听罢,微微点头,并未急于表态,而是静静地等着张名振继续往下说。
他知道,张名振此人虽自谦,但绝非甘居人后之辈,此番召他入宫,已然是明示对方机会就在眼前,就看他如何争取。
果然,见皇帝并未否定自己的言论,张名振继续道:
“自从朝廷消除禁海令以来,江南、山东、福建、广东一带的走私贸易,便死灰复燃,甚至愈发猖獗,而郑家在其中独占鳌头,早已形成庞大势力。现如今,往来日本、南洋的商船,几乎都需挂上郑家的旗号,否则便是海上孤舟,任人宰割。
陛下大力中兴大明,今后海贸规模势必继续扩大,但伴随利益增长的,不仅是商贾的繁荣,还有潜藏在暗处的觊觎者。红毛诸国近年来在海上日渐活跃,必然与大明的海贸存在冲突,若稍有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