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量壮丁被抽调,地方上也只能征发十六以上、二十一岁以下的中男来承担一些差役。
李逸有些无奈的道:“我们罗家堡原本总共二十四户人家,成丁一共三十个,先前已经征走了十个壮丁,上次垮塬,绝了六户,没了八个壮丁。
如今整个村里,就剩下十二丁,其中五十岁以上的还有五个,五十岁以下的壮丁才七个。
这次又要征走四个,那整个村子里的壮丁就剩下三个了,还要再征四个中男,那村子里就只剩下妇孺老弱了。”
郭二郎道:“现在也不是农忙时节,不耽误农时。再说,这打仗也是没办法的,要是这次不能击败薛举,让他们打过来了,那到时可就更生灵涂炭了。
你知道泾州在哪吗?就在长安西北五百里,若是一战失利,西秦军就能沿着泾河河谷长驱直入,一旦过了豳州,到了平原,可就无险可依了。
西秦军未必能攻的下长安城,但我们周边乡野可就要遭灭顶之灾了。”
郭二郎留李逸吃了顿饭,做的仍是馎饦,李逸却吃的有点不是滋味,
“我妻子有个堂兄在赵国公幕府做兵曹参军,上次给你落户请田和安排村长之事,也多亏他帮忙跟万年县打了招呼,他生辰要到了,我想寻件礼物,总没合适的,不知道你那还有没有像上次秘银锅那样的好东西?
只要你有,价钱好说。”郭二郎一脸心切的道。
李逸听他说过几次这位杜兵曹了,上次好像听说叫杜克明。赵国公李世民,幕府兵曹参军杜克明,李逸觉得这名字似乎有点印象。
“不知道二叔可曾听说过杜如晦?”李逸问。
郭二郎哈哈大笑,“杜如晦正是我妻子堂兄杜克明,他名如晦字克明,真正有学问才华的人,当年连隋吏部侍郎高孝基都说他有栋梁之才,特举荐他任县尉。当今天子刚入长安,赵国公便亲自到杜曲来请他出山,任自己幕府兵曹参军。”
李逸没想到原来那位杜克明,居然就是大名鼎鼎的杜如晦。
“贤侄啊,你可一定得帮叔这个忙,不瞒你说,叔想跟他拉近点关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