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无所有,因此现在分成拿的少,交的租较多,以后他们慢慢攒下些本钱,置办工具等,就能提高分成。
学会剩下的钱绢粮纸笔墨等还不少,
钱、粮,大多拿出去放贷了,因为李逸规定,学会的放贷利息,跟李家的一样,都是半年期,月利四分,而且不许到期后利滚利。
这个利息,相比起如今公廨借贷,寺庙借贷都低,比起民间的借贷就更低。借的人还是不少的,
但学会借贷也有条件限制,要看借贷的原因,还一般只借贷给本县乡里百姓,主打的是小额的借贷。
“浅水伯,我们无极学堂,年后应当再多招一些学生,现在有这么大办公场地,学会的钱粮也还算充足,就该扩大招生范围,不再仅限于罗家堡等几村。”
王乡长先开口,
他提议,应当把整个御宿乡都纳入招生范围中,
而招生年龄可以再规范一下,比如只招五岁以上、十岁以下的男孩。
而冯乡佐则认为,无极学堂应当是三年学制,读完三年就毕业,若是真的成绩优秀又有天赋的,可以举荐入县学读书。
“我觉得咱们无极学堂免费办学初衷虽是好的,但有些孩童确实没有这个天赋,我觉得他们读三年也没必要,应当要有考试,读完半年一个学期,就要考,成绩太差的就没必要继续读,直接劝退。”另一位名誉理事说道,这位是王乡长的兄弟,长安县法曹佐。
“好钢得用在钢刃上,大家集资,捐赠钱粮,也是想着为乡里育才,浅水伯有教无类的想法固然好,可有些娃确实也没有那个天赋,一直读也学不到东西,徒浪费时间和学校资源,”
王法佐的话虽然有点直接,却也还是比较有道理的。
无极学堂要做大做强,要有更大影响力,那就得出成绩,而不仅仅是砸钱进去。
他提出的每个学期考试,成绩太差的就要退学,还是比较狠的。
李逸很耐心的听着大家的建议,
学堂虽是他创建的,但一开始就有大家的捐赠,也早早设立了学会,那他也得听大家意见。
来自隔壁丰谷乡的刘乡长也提了意见,
他觉得学会当扩大招生,甚至可以允许非附近几乡的学生来读书,但他们应当交助学金。
现在学堂就有交助学金的学生,这些人属于自费生,他意思是要扩大自费生。
大家讨论的很热烈,
现在无极小学可不只是原来初建的那个小学,现在的无极小学,在皇帝那都挂了名,学堂都是皇帝敕建的,不少朝廷有司衙门,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