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文静让手下士兵高呼突厥大军援兵到了,呐喊而出,隋军此时也疲惫,看到背后的突厥骑兵出现,还真以为是突厥大军到了,兵败,桑显和被俘。
但他的勇悍也得到刘文静和李渊的认可,不仅赦免其罪,还行军拜其三品右武候将军。
相比起来,李逸肯定不能跟这样的悍将比,但李渊最后还是选择了李逸。
“臣一定拿下祝山海等贼匪,”
神禾塬畔,
滈河河边,
未来这里将建起一座雄伟的香积寺,而在更久远的未来,在这里还将展开一场决定大唐命运的香积寺大战。
李逸的军营立在此,
各路人马在此汇聚。
离长安三十余里,
四千六百人集合。
军旗飘飘,
行军长史李靖披着一身明光甲,奉李逸军令整编全军。
“全军立前后左右中五营,战兵三千八百五十人,共七十七战队,前后左右四营,各十五战队,中营十七战队。
另七百五十人的辅兵,五营每营配给三队。”
李靖一来,就先明确旗帜。
中军立大纛六口,这是行军总管标志,红色军门旗两杆,五方旗五口。
鼓十二面,角十二具,擂鼓而进,闻角而止。
每队一面队旗,行则引队,住则立于队前,总管立十旗以上,子总管立四旗,各队的队旗上绣飞禽猛兽。每队还有认旗,与其它队不相同,好在战场上分辨。
主将李逸以旞为帅旗,长方形旗上面书大大的李字,各子总管的旗小一号,各书将领姓氏。
所有的旗帜,李靖还指派了旗手、傔旗护卫。
“鸣鼓则进攻,鸣金则收兵,必须令行禁止,军旗则代表军心及方向,战场上,必须密切注意军旗动态,麾前则前,麾后则后,麾左则左,麾右则右,视麾所指。
如有不听旗令者,斩!”
“军队在,军旗就在,若旗手死,傔旗接执军旗,若军旗丢,旗手、傔旗皆斩,队失队旗,全队受罚,营失将旗,子总管和全营皆罚!”
“如果能夺得敌人旗帜,记大功一件,与先登、陷阵、斩将,并为首功!”
李逸佩服不愧是关陇门阀的将门子弟,打小就能跟战神讨论军事,正规军就是不一样。
他这支军队虽也是拼凑,但是当今最正规的正规官军了。
旗帜等一应俱有。
很快,士兵按李靖要求,在神禾塬上,搭起了一个简易的检校台,李逸坐小马扎上,南向,左右各置鼓六面、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