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重他……”
崔安如想的是早晚都要面对,不如直接来吧,多见过几次,总会适应,以后杀起来的时候,可能会更加方便。
“那个萧让呢?”崔振邦又问了一句。
陆景琛回答了一句:“若是萧让也在,那皇上是真的在挑战所有忠臣的底线了……”
崔安如却道:“咱们这位皇上,如今看到没有什么战事,加上身边没有什么真正可以信任的,还不如直接试探朝臣们的态度。毕竟,没有几个人会真的为了百姓,为了下苍生着想,冒险以死规劝皇上。”
崔振邦也道:“这种情况下,能够让萧让活下来,就明萧让一定有活下来的理由,也许这个理由并不是萧让自己找的……”
他的话的时候自己都觉得有些悲哀,到底,这些人还是一样的自私。
之前崔安如的话,又在他心中具象化了。
边关的事,皇上一开始就知情,甚至是策划者。
参与行动的人都死了,安排组织这一切的萧让没有事。
这件事无论从哪个方面,都处处透露着诡异。
车队到达城外驿馆的时候,楚王陆景年和礼部尚书李存忠都已经出来迎接。
“太子殿下一路辛苦,这次边关之行,一切顺利,都是太子英明,领导有方,山匪也在翊王堂弟的配合下得以铲除,父皇看了你们呈上来的奏折,十分高兴,已经准备了宫宴,明日我们一道进城……”楚王如今意气风发,话的时候都不像刚刚错失太子之位的时候那样压抑了。
太子很是客气的应对:“大哥哪里的话,这些都是我们为人子的分内之事,毕竟这对于两国都是顶级重要的事,父皇不能亲自前往,本宫作为储君,自然要身先士卒。”
陆景年听着他这种强调身份的话,只是稍微顿了顿,并没有什么。
想必京都发生的事,他们已经听了,这一路上应该很揪心吧?
尤其是崔安如,萧让这样折腾最后竟然没有死,她一定是最生气的那一个。
“唉,只不过你们离开之后,京都发生了很多事,那个最该死的萧让,竟然没有死,闭关多年的国师突然出关,是感受到了我们大夏的国运发生了变化,是要找到一个生辰八字都能对得上的人,放他的心头血,足足一年的时间,要取十二碗,分别封存于祭坛上,一年之后向祈福,就能保佑大夏昌盛,萧让刚好就是那个人……”
楚王当然也不相信这种话,反正是给萧让一个活下来的理由而已。
至于国师的法,那就是皇上的法。
朝臣亲眼看到萧让被人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