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将领也都是各怀鬼胎。
其实朝中大多数臣子将军,都是李斯那样的人。为自己和家人的利益而奋斗,像缭那样胸怀天下的人,本来就是凤毛麟角。
只是他们的才华没有李斯那么厉害,文采更不必说。所以显得李斯是个大奸臣,其实其他人在逆境之中时也多是助纣为虐,只是名气小所以不被人熟知。
在见到了臣子们一改过往对嬴政的恭敬态度之后,扶苏不由得去想,‘自己手底下那帮人,他们以后面对同样的状况会如何呢。’
另外,只怕一旦自己造反,小心到时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啊。毕竟有了嬴政‘过河拆桥’在先,这些大臣们会根据现有的经验做出新的决定——比如在背后给自己一刀。
只是新的时代,那些只为自己和家人私利而奋斗的人,本身就该退出历史舞台了。否则,谁去保障庶民的利益。
一个国家,当它有着代表全体人共同利益的伟大目标时,这个国家自然是空前团结。可一旦目标完成,那股精气神一散,国家内部高层首先就出现政治斗争,为了彼此的利益再开始新一轮的角逐。
这就是历史,一再的重复。
——
宴席上,这杨缪从就故意对扶苏说,“君侯的威望,实在是不亚于皇帝陛下啊。”
众将闻言,纷纷不敢再饮酒,只是正襟危坐。也有的人,捋着胡须静静地打量扶苏。
“杨将军怕是酒量不好,才两爵而已,这就喝醉了酒,这就开始胡言乱语了。君父立下不世之业,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此乃不争之事实。”
“这天下功劳最大的人,只有皇帝陛下。”
杨缪从顿时脸色由红转白再转青。
宴席上众人看杨缪从被骂了一通,乖巧起来,其他人也都对扶苏换了一副嘴脸。
幸亏李信早就和扶苏说了很多咸阳的情况,这让扶苏一早在接见杨缪从之前就有了心理准备。
面对杨缪从的挑衅,扶苏半点脸面都没他留。
杨缪从本来想挑拨一下父子关系,让皇帝陛下听到这些话对太子心生不满,从此内斗,结果却先在扶苏这里丢了面子。
他没有得到扶苏的礼遇,自觉无趣,灰溜溜夹着尾巴连夜告辞了。
其他将臣也不敢再造次。
——
可这时候,儒家出身的张苍,他开始焦虑不安了。因为他是支持王绾的做法的。
他觉得这个时候,可不是自己该默不作声的时候。
于是张苍就主动拉着扶苏说,“太子,这分封的事情,难道您和大王的意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