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马骡子,到时候我就驾着车,带蔓蔓去找你。”
其他的压根不用说,两人都知道,眼下不是停歇的时候。
腻歪了一阵后,晌午后两人带着蔓蔓去棉田。
离自家棉田还有几米远的时候,姜青禾停住脚,使劲眨眨眼,她用手肘杵了杵徐祯,“你瞅到了没?”
“啥?”徐祯不解。
姜青禾悠悠地说:“我们那片田的棉花,你瞅到了没?”
徐祯看着远处突兀的一片光杆,他迟疑地摇摇头。
边上在采棉花的婆子喊,“青禾阿,你们地里的棉花,俺们给你采完喽!他们从水渠那路走的,给你们搬回家去了。”
“小把式,赶紧回去歇着吧,这些棉花杆子俺们晚点给你收拾利索喽,”老汉抹了把汗说。
徐祯有点不知所措,他想说点啥,喉咙又哽住。
姜青禾知道,大伙这是不好意思占便宜,又没有啥稀罕东西能送,卯着劲想还这份情。
最后她家成了最快收完的,收了差不多三十斤的棉花,姜青禾坐在这堆棉筐里,她扯开每一团棉絮,拿出里头的棉籽。
她手边的篓子里,棉花堆成了一座高高的棉塔。
姜青禾侧身看着棉花又望着外面,她想今年必定是个暖年。
收了棉的第二日,有背着弹花弓的棉匠骑着驴过来,跟着几个小徒弟,在把式学堂给大伙弹棉花。
光是弹完全部棉花就得花费十几二十日,先弹完的教纺线,纺完线织布,只不过只有这两架织布机,土长就挑了其中两个织褐子最好的婶子先学。
如此湾里忙忙碌碌,为着这点棉花,大伙忙上忙下,砍棉花秧子,挑棉籽。
在弹花弓的噔噔声中,棉絮胡乱飞舞时,阔别塞北将近大半年的驼队,又回到了平西草原。
他们重新在草原上驻扎起帐篷。
领头的顶着一张黝黑发亮的脸,他踩在突起的土包上,眺望着草原。
他挠了挠头,语气纳闷,“娘嘞,老二,你说这草场是不是换了批蒙人阿?哪个大部落把人迁到这来了?”
骑马先生盯着插在草上的木牌,他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