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不甘心,而姜青禾猛摇头,“明年,等明年我再配。”
她还是个立志要当羊大户的,到时候吃一头腊一头。
等姜青禾把羊从草原上赶回去后,这片草场的蒙古包也陆陆续续卸掉装车,搬到勒勒车上。
牧民们赶着勒勒车,前往他们新的冬窝子,在那里有背风的山湾,坚固而暖和的屋子,成堆的木柴。
他们头一次进行如此轻松的转场,从草场出发到冬窝子不到半日的工夫。
不用长达半个来月,在冰雪中拉着牛羊前行,害怕身体不好的老人随时倒下,露宿在只有点毡布遮挡的勒勒车下。
而今年,这一只游牧部落暂时结束了四季转场,得到了安稳的日子。
对于冬窝子,他们新的驻扎点,牧民们用一个词形容,格日图乐(光明之地)。
第126章 黄毛风
当牧民们走过灌木丛, 绕过蜿蜒曲折的河流,在贺旗山脉深处,两座山的夹缝平坦处,冬窝子就在那。
姜青禾拨开挡在眼前的树条子, 蔓蔓跟在后头呼哧呼哧地喘气, 她从毛茸茸的帽檐底下看去, 那一片宽阔而平坦的地上,有很多矮小的平房。她用带了厚手套的手比划,“为啥屋子矮矮的,一点也不高,是给小娃住的?还是小矮人?”
“那是地窝子, ”都兰牵着一头年迈的母羊走上前来说。
蔓蔓的皮靴踩在枯枝上,发出嘎吱嘎吱的破裂声, 伴随她雀跃的欢呼, “是长在地里的屋子吗?”
“带你瞅瞅去, 琪琪格你来, ”都兰喊道, 将手里的羊交给跑来的琪琪格,她领着蔓蔓走到她的地窝子前。
地窝子还真是半扎根在地里的, 露在上面的房板低矮, 只有一扇门的高度, 窗户很大。
用木头搭起来的土房或是蒙古包, 都有被黄毛风吹走或是白灾压垮的风险, 而这样的屋子除了光线不好,土壤抵挡了寒风, 屋里也就暖和多了。
以前他们还是用蒙古包,或是住山羊毛纺成的厚帐篷, 还有地上平房,直到经历过数次大的黄毛风和白灾后,损失很多并不牢固的蒙古包后,阿拉格巴日长老不再坚持,这次学了哈萨克族过冬的地窝子,这毕竟是他们日后长久居住的地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