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孔子的二十世孙。
原史中,孔融生性喜结宾客,抨议时政,言辞激烈,终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因触怒丞相曹操而被杀。孔融是东汉末年一代名儒,继蔡邕为文章宗师,亦擅诗歌。魏文帝曹丕十分欣赏孔融文辞,在他死后曾悬赏征募他的文章。
在袁尚穿越后的时间线上,实际上孔融如此做,是受到影响和被人思想干预的。其实是骠骑将军董承暗中鼓动的结果。董承多次秘密派人给孔融写匿名信。匿名信中大肆辱骂孔融为孔氏不肖子!骂孔融是一个假的大儒,看着皇帝被像金丝雀一般的豢养而默不作声!骂孔融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就站到曹操一方,完全没有祖先孔子那种不畏强权的风骨!骂孔融不配姓孔!
除此以外,董承秘密派人给孔融送了很多曹操欺辱汉献帝,不遵皇权,称霸朝野,不臣之心的佐证。当然这些证据都是匿名的。孔融是有较高的朝廷官职的,他半信半疑的收藏这些佐证,之后通过自己的调查,发现曹操的真面目。
并且孔融是蔡邕的弟子,推崇蔡邕,蔡邕死后,蔡文姬归汉,并且被袁尚特别推荐官职鸿胪寺侍郎,是汉朝鲜有的女官。蔡文姬在邺城是力挺袁尚的文豪,她的文章独树一帜,带有女性的独特视角和细腻文笔,抨击曹操,歌颂袁桑孔融感恩蔡邕,年轻时也见过蔡文姬的风采,因此也被蔡文姬的文章影响很大。
从此孔融彻底对曹操的态度改观,后来干脆直接抨击曹操,甚至在朝廷之上硬怼曹操!
曹操大怒,当即抓捕了孔融,将他下狱!
继而又牵扯出一场“文字”方面的反对浪潮,因为孔融乃是当世大儒,从就影孔融让梨”的故事作为下的道德模范!是当世之人品德的典范!曹操要杀这么一个人,内部和外部的舆论都是一片哗然!
董承暗中联合很多反对曹操的汉臣,联名上书,要保孔融,认为朝廷不该刑戮“圣贤之人”。很多朝廷中的保皇派和支持孔融的清流都反对曹操杀孔融,要求释放孔融。
这个声浪中还有一个令曹操特别牙碜的声音,那就是他自己的儿子曹植也在其郑曹植不是政客,而是一位浪漫的文人,他对孔融的文学和才华是爱慕不已,两人早先也是惺惺相惜。所以曹植冒着冒犯父亲的风险,曾经两次为孔融求情!
两次求情曹操都严厉斥责了曹植!认为他的儿子怎么没有立场,不站在父亲这边,帮着外人!
而曹植认为,孔融的事情是公事,下事,不能罔顾事实,要帮理不帮亲!事实和真相要比立场重要!
曹操后来大怒,直接把曹植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