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不方便的,现在我们还在找文献查资料。就是一个通用接口的,可以随身携带的,有一定容量的,那么一个外部存储设备。”
“那意图是什么?或者做这个初衷是什么?”
“我写了一个操作系统内核,发现没有合适的地方保存代码,软盘可靠性和持久性不是那么好,系里机房的硬盘又不安全,所以就想做这么一个东西。”
“你意思是这个想法是你提出来的?”
“算是吧。”
“那为什么你会到跟电子系的老师那里提这个想法?”
“一开始电子系这个黄老师只是邀请我们去他实验室跟跟项目,过去以后聊起来这个事情,然后他就决定让我们跟他的研究生做这个课题。”
系主任点点头,然后又问道:“你是你写了一个操作系统内核?现在完成度到哪里了?”
“内存管理,进程管理,文件系统,大体上框架已经有了,现在正着手设备管理。”孙彧知道系主任研究方向是操作系统,也正想看看系主任有没有什么法。
“你意思是可以跑了?”
“是的,还可以运行计算型和简单交互型的doS程序。”
“doS兼容系统?在系里机房写的?实模式?还是保护模式?”
“保护模式,不过我的目标是一个可以兼容多种平台的这么一个......呃......虚拟平台,不是某个操作系统的兼容系统。”
“虚拟平台?”
“就是在硬件和具体操作系统之间,再增加一层,可以支持不同的操作系统实例。”
“不过你不是可以运行doS程序?兼容操作系统跟你的这个虚拟平台还是有差距的吧。”
“是的,那是我最终的目标,但是现在我想应该一步步来。”
“那你的代码可以给我看看吗?”系主任笑眯眯的问道。
“当然可以,我其实很想找老师请教的,就是没找到机会。”
“系里机房有备份吗?有的话我们现在就去看看。”
于是,孙彧跟在系主任身后到了系里机房,让正占着孙彧平时实验课机位学生换了台机器。
“你是怎么启动的?”系主任坐到一旁,戴上眼镜,看着孙彧一层层的切换目录寻找自己的代码。
“用软盘启动的。”
“那你是怎么安装到软盘上的?”
“我自己写了个程序,用来把内核镜像复制到软盘上。”
“李,有软盘吗,先给我一张。”系主任对着机房管理员招了招手,道。
管理员拿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