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王更夫家中有两个孩子,只想找个能管事的女人照看家门。针娘嫁过来后,洗衣做饭,担水浇地,伺候孩子,无所不能,又给更夫生下两个儿子,终于在四十岁那年染了疫病,一病不起,撒手人寰。
秦木桥在王家坐了半日,他那些未曾见过面的弟弟妹妹也来了,除了那个留给铁匠的二妹。
听三妹讲,二姐没跟着娘走,留在铁匠父亲身边,没几年就掉井里淹死了。
她跟着娘,好歹活到九岁。娘去世的时候,俩弟弟还,她便在王家照看弟弟,十八岁嫁到隔壁村,如今也是儿孙满堂了。
“大哥,娘生前老是念叨着你,一提起你就哭,要是她在地下知道你来接她,肯定也愿意跟你回去。”二妹劝着秦木桥如蠢。
头发花白一老人家,听了这话后泣不成声,哭的不能自已。
秦扶清听到三姑奶奶,心想阿爷心里过不去的疙瘩不定会些,比起秦家那些人,阿爷这些同母异父的妹妹弟弟,倒是显得有心许多。
人心都是心换的,秦木桥作为补偿,同样给弟弟留下一笔钱,不多,也足够普通农户人家一年半载的花销。
王家人很是心动,然后收下了这笔钱。
“大哥,有什么需要你尽管,逢年过节的,我们能去给娘烧纸不?”
秦木桥自然应下,他总不能拦着娘的儿女对她尽孝。
与这两家人商量好后,事情就好办多了。
选定良辰吉日,请专门的道士僧人诵念悼亡词,当初秦太爷和秦太奶入土时,家中都没好条件打棺材,只一扇薄木板,上面覆着草席,草草了事。
这么多年,早已朽烂看不出模样了。
秦家打了两口好棺,将老两口入棺,又专门请抬棺送葬的夯汉,道士僧人相随,一路撒着纸钱,从车前县护送到安溪县。
安溪县这边早已经选好址,动好土,待到六月六日这,送葬的队伍一路吹着唢呐进入安溪县范围内,其浩大的声势引来不少八卦群众。
得知这是院案首秦扶清家的白事,便都急忙打听,这不打听不知道,一打听,这事一传十十传百的,县内百姓无不为秦扶清的孝心所动容。
孝在古时有多重要无需多提,只选拔人才的科举制还没出现之前,为了遏制门阀取第,察举制应运而生。
世人熟知的卧冰求鲤等孝相关的故事,如今看来愚昧且不合理,其实大多都是察举制时期,一些人为了刷孝名,做给旁人看的。至于其中真心有多少,见仁见智。
自汉代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又提出人合一、三纲五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