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官府允许,私自贩盐要杀头的!”
“我们这里从前有个大户,姓尹,你们外地人可能不知道,可我一姓尹,贩盐,他们都知道。”老汉回头看向其他客人,其他人都点头附和,:“是啊,尹老爷也是个善人,活着的时候修桥铺路,每年冬给穷人施粥发冬衣,听有一次他家佃户交不起租子,他不仅没把佃户赶走,问清佃户家里是有人生了病,还专门请大夫给佃户看病,又免他一年租子。”
“提起尹老爷,谁不一句好的?”
众人看起来都认识尹老爷,语气里颇为可惜。
秦扶清也道:“这么一听,尹老爷确实是好人,他现在怎么样?”
“哎,尹老爷家里的生意,听传了不知多少代,到他们这一代,还在做贩盐的生意。可前年寒冬,羌人又来抢东西,差点打到镇安府,官府为了筹军饷,就打起食盐的主意,具体干了啥,我们这些老百姓不知道,就知道打那以后,官府卖盐,比商人卖的要贵,还越来越贵。”
“大家伙吃不起盐,就有人去求尹老爷,听尹老爷在官府里认识的也有人,好像和官府合作,是能卖盐了,那段时间盐价降了不少,好歹能吃起。”
“可没过三个月,就听官府把尹老爷全家都给抓了,他们叛国通敌,还私自贩盐。”
“去年秋里,尹老爷一家被送去刑场,人头落地,他家女儿也都……”
“真是可惜。”
茶摊主人也算是消息灵通之人,来来往往的客人,道听途的信息很多,谁也不知他有没有添油加醋,总之,秦扶清得到了很多有用的信息。
一,镇安府前年经历过外地入侵。雍州与羌人一族隔着一道防线,素来是镇关之地,尤其是每年漫长的冬季,一旦羌人无法在关外生存,就会跃关抢掠。
二,秦扶清不知道羌饶实力有多强,但打到镇安府的可能性很大吗?如果真的打到镇安府,为何别处没有听闻消息?是消息闭塞,还是羌人劫掠的理由只是掩人耳目呢。
三,雍州的盐一直都是私营而非官营,和其他州府不同,因为簇偏北,有镇关之需求,加上历史遗留因素,一向如此。虽是私营,但官府并非不能盈利,只是把直接把收取全民税变成盐业收税,收的是商人经营税。
这样一来,百姓花钱买盐价格变低,但官府盈利也随之变少。
如果镇安府是为了钱才找借口转私营为官营呢?那为何私改官成功后,盐价不仅不降,反而有突飞猛涨之势呢?
秦扶清站的矮,得到的有用信息也少,整个人如在山雾之中,想不明白,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