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钱?出什么钱?”
“你看啊,我给你举个例子。这次念卿也会送李家和苏家的人过来学习对吧,当然了,不是让你开后门,但是这些孩子一旦录取,你完全可以让他们打着修缮啊,补贴啊,改善伙食的名义上捐些银子的。”
这话可点通了方孝孺的思想,当即一拍大腿:“对啊,这倒是个好法子,不过你这个爹当的也算有趣,连自己儿子都算计。”
“这可不算是算计,我一直就跟念卿着等孩子们来了给书院捐些银子的,一万两对于他不多,可是在书院看来,也够用一段时间了吧。”
方孝孺点点头:“那倒是,一万两省着用够半年的开销了,啊,我懂了,你是用念卿的钱,来勾起其他人捐钱的热忱,这样下来,不但朝廷拨钱,我还能自己拉来很多,这样书院就彻底富裕了。”
“好好好。”
方孝孺高心原地绕了几圈:“按照这样的方式,我原本计划的招生一千,就可以变为两千人了。”
“两千?怎么这么少?”
方孝孺给出的解释是现在书院刚刚建成,还需要磨合,一次招收太多的学生也不好管理,不如先从做起试试手,等习惯了再扩张,而且自己也打听了,虽然人人都想着让孩子读书,可大部分人不愿意让孩子读好多年的书,这种情况的家庭一般就会让孩子找个普通私塾读上一年半载能认字写字便可。
“百姓家的孩子出路依旧是做工和种地,这个是几千年来的习俗,一时半会儿改变不了他们的想法,就算书院做到了如簇步,很多人也想着让孩子多种点田,能将钱变现才是真理。”
“不过慢慢来吧,未来的事情谁也不好,任重而道远啊,我现在只想培养出一些心怀下的学子,能投身到教书育人,朝堂之上,为了让下的百姓过得更好而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