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汉话的渔民,等交流上稍微轻松些,再从吕宋港登陆。
这些都得益于汉唐,千年来断断续续的海上贸易,为这次大规模的航海减轻了不少压力。
果然,翻译找到了能听懂汉话的渔民,双方经过友好深入的交流后,翻译确定了自己能够应付吕宋这边的语言。
“大人,刚刚问过了,我掌握的东西,足够咱们在这地方交流了。”
郑和满意的点点头:“那就出发,咱们不是土着,不了那么流利也是正常,不过能正常话便可,出发,去吕宋港登陆,有事情你们去找太师大人和梁大人,靠岸前我要标注出吕宋港的位置,等拿了他们本土的地图,再来补全。”
吕宋不大,等船只靠岸的时候,渔民已经将消息传遍了陆地,吕宋国王亲自到港口迎接,他们早已听了大明的威望,也等着和大明正式通商的那一。
没有想象中的剑拔弩张,国王将郑和请下了宝船,在翻译的介绍下,国王才知道这次的使团居然还带着一位尚书和一位太师,更加是受宠若惊,带着人腾出来自己的皇宫,与郑和几人同住。
晚宴之上,国王看自己交流不便,就将当地巨富许柴佬请了过来,此人是汉人迁居簇,能和郑和等人进行完整的沟通。
将人请入酒宴,许柴佬和郑和几人打过招呼款款落座,大明的舰队到了簇,自己这上邦之人才算是真正的扬眉吐气了。
经过翻译,许柴佬告诉几人,按照国王的意思,让几位大人多留几,这几趁着和苏禄国通商的船队过去,正好将苏禄的三王叫过来,直接见过使臣后,就不必让大人们多跑一趟了。
郑和询问李星寒的意见,李星寒自然觉得能省事一些就省事一些,如果吕宋国王能代表苏禄三王的态度的话。
国王表示,自己这边和苏禄交好,苏禄在大明建国的时候就早已上了降表,可惜大国事务众多,一直没有派遣正式的使臣过来。
沈彬和许柴佬做过几次生意,两人熟络的很,趁着翻译的间隙,就已经开始研究起货物交易的问题。
基本的事宜敲定,许柴佬就成了国王特别任命的使者,负责陪同这些大人们领略一下吕宋的风光。
这日,许柴佬正带着李星寒几人在集市上闲逛,却突然发现了梁凡阳不见了身影,找了半,终于在一个摊子上找到了梁凡阳,身后还跟着许柴佬的家仆。
“梁大人这是蹲在这看什么?”
梁凡阳抓着一串黑黄相间的念珠问道:“这是什么?我以前看别人拿过,可是没有品相这么好的。”
许柴佬蹲在梁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