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掌控徐州,那广陵陈家的态度如何?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张固闻言,陷入了沉思。片刻后,他道:“陈家吗?陈圭、陈登父子二人确实不是易与之辈。不过无妨,他们现在居住在下邳,广陵他们插不上手。我打算在讨董结束后,先取扬州,再图徐州。子敬觉得如何?”
鲁肃闻言,思索片刻后,道:“兄长此计大妙!扬州、徐州两地相邻,若能先取扬州,再图徐州,定能事半功倍。而且,扬州之地,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兄长若能先取扬州,定能大大增强实力。”
张固闻言,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深知,自己这一步棋若走得好,便能为将来的争霸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于是,他拍板决定,按照既定计划行事。而这场关于酒与盐的较量,也悄然拉开了序幕……
鲁肃端正坐姿,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张固并未催促,只是静静地注视着鲁肃,耐心地等待他的见解。毕竟,与历史上着名的榻上策相比,如今的局势提前了整整十一年。时移世易,策略自然也应当有所不同。张固渴望了解鲁肃的想法,看看是否与自己的不谋而合。
终于,鲁肃缓缓开口:“江东六郡八十一县,此乃我们的根基所在。退可割据一方,进则可图谋下。荆州刘表,性格懦弱,喜好文学,厌恶武力。身为汉室宗亲,却未曾参与讨伐董卓。”
“我们可以先稳固江东,再剿灭黄祖,进而攻取刘表。随后挥师入蜀,力求占据长江以南的所有土地。届时,便可分三路北伐,争夺下。然而,徐州地处四战之地,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夺取它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兄长对此有何看法?”
张固闻言,抚掌大笑。鲁肃的计策虽然与历史上的榻上策有所出入,但核心思想却是一致的。然而,张固却摇了摇头,笑道:“子敬的计策虽然巧妙,但实施起来却是极为艰难的。若按你的计划,割据一方,乃至称帝,或许可校但要想一统下,却是难上加难。”
鲁肃闻言,脸上露出疑惑之色:“兄长为何如此断言?我的计划有何不妥之处?还望兄长指点迷津。”
张固解释道:“子敬啊,你只看到了江南之地的地利优势,却忽略了北伐的艰难。诚然,长江之险如同堑,南人善水,拥有强大的水军即可攻可守。但北伐之路,却并非只有水路。徐州虽然地势平坦,无险可守,但它是连接江南与北方的关键所在。不取徐州,就等于切断了我们与北方的联系。”
“而守江必守淮,这是兵家常识。江东、荆州的长江流速较缓,有许多地方可以直接横渡。一旦北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