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其家人,他遂以此物作为担保,借兵马三千。我念他孝心可嘉,故借予兵马,让他返乡解救家人。你放心,待他家人脱困,他自会归来。”
阎象闻言,急切地劝道:“主公,您此举恐有欠考虑。孙策此人,与其父孙坚一般,皆是野心勃勃之辈。刘繇之事不过是他寻找的一个借口罢了,孙策的真正目标,乃是丹阳郡的吴景。吴景乃其舅父,当年也曾效力孙坚麾下。一旦孙策抵达丹阳郡,丹阳郡必将脱离主公的控制。”
袁术闻言,却哈哈一笑:“无妨无妨,即便他真敢背叛我,等我攻下庐江郡,再以孙策不归为由,讨伐丹阳便是。此举又有何妨?况且,借此事我能得到这玉玺,岂不是意所在?”
阎象一时之间无言以对,不知该如何继续劝谏。此时,杨弘却挺身而出,拱手行礼道:“主公英明,臣恭喜主公获得此稀世珍宝。如今玉玺在手,此乃命所归,主公何不借此机会,登基称帝,号令下?”言罢,他目光如炬,满含期待。
袁术听到杨弘的劝言,脸上瞬间绽放出满意的笑容。他猛地站起身来,双手高高举起玉玺,对着帐顶朗声大笑:“既然是命所归,我袁术岂能违背?”
然而,阎象却紧锁眉头,声音低沉而坚定地道:“主公,此事万万不可操之过急。虽然下大乱,诸侯各自为政,但汉室依旧拥有正统之名。主公若此时称帝,必将成为众矢之的。为下所不齿,还请主公三思啊。”
“依臣之见,不如借玉玺之名,扶持一位刘氏族人为帝,而主公则掌控朝政,效仿董卓挟子以令诸侯。如此既能获得名分,可与董卓抗衡;又可避免下诸侯群起而攻之。”阎象完,帐内气氛顿时变得微妙而紧张。袁术面露沉思之色,将手中的玉玺缓缓转动,光芒闪烁不定。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袁术缓缓开口道:“我袁氏乃陈族后裔,大舜之后。陈以土承火,顺应命。况且有谶言曰‘代汉者当涂高也’,而我字公路,正合此谶。如今又手握传国玉玺,若不称帝,岂不是逆而行?此举无疑是逆而动。\"
阎象闻言,面色骤变,急切劝阻道,\"万万不可轻举妄动。昔日周室后稷,广施德政,功勋显赫,至文王时,已坐拥下三分之二,即便如此却仍恭谨事奉殷商。主公家世虽显赫一时,却尚未达到周室之鼎盛;汉室虽渐趋衰微,却也绝非殷纣王那般残暴无道。因此,慈行径,断不可取。\"
杨弘则持不同意见,他向袁术进言道:\"主公,顺应命,登基称帝,此乃大势所趋,命难违。阎象大人,您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