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半个时,王仁智便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大家并不排斥前往外地工作,而是担忧保险公司万一投资失败,害怕与家人永久分离。当初根据资料挑选这些人时,考虑的是他们大多从事商业和手工业作坊,具备独当一面经营的能力,这些人大多都有家庭家庭,因此才有八万多人。
当初的八万多人实际上总共还不到一万个家庭,仅有夫妻两饶家庭占极少数,更多的是祖孙三代甚至是四世同堂或者五世同堂的家庭。这些家庭多则几十甚至上百人,少则五六个或者十来个,因此如今虽然淘汰了四分之三,但仍然可基本上代表当初的那些家庭,全部淘汰的只有夫妻两人家庭的属于极个别现象。
生意人虽不敢个个聪明过人,但整体上比起打工者和从事农耕生产,以体力劳动为主的群体会算计。当初湾南镇接收大量难民,其中仅有极少数是奴仆身份,绝大多数人都是身背债务的自由人,只不过当时湾南奴仆生活的比自由人更安逸。
这些人虽然挺过了洪灾考验,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均已经倾家荡产,并且还或多或少欠了一笔外债,今后只能以出卖劳动力为生。但凡有一线希望便不会有人卖身抵债,因幢时湾南接收的难民大多是身背债务的自由人,不是王仁智接收这些人,他们只能在债主家附近街头流浪。
是这些生意人率先发现在湾南奴仆的待遇比自由人还高,也是这些生意人悄悄带头卖身抵债,最终他们这些生意人带动了整个湾南镇。算账有几个人算得过商贩老板?虽然失去自由人身份,但换来的是安逸的生活,湾南的待遇并不差,并且稍强于普通苦力,关键是未成年孩子在成年时容许登记自由人身份。
目前的事实印证了湾南难民的选择很正确,川江解封后人贩子云集川江,但大多徒劳而返,通过川江本地人贩子贩往外地的奴仆比往年多一些,但没有一个来只湾南镇。大伙听将分散前往国家联盟各地,经营从未听过的保险公司,不清楚是何种类型的公司,远离川江后与家人各一方,大家更为惧怕的是经营不善后的骨肉分离。
一旦把话放开,大家便没有了什么顾虑,奴仆不同于自由人,行动极为不便,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陌生人扣押,楠楠当初就曾经遭遇过这种无理扣押。大家并不惧怕远赴他乡,怕的是与家人分离,甚至是永别,但自由人身份已经注销,无法恢复,国家联盟不能像牧区还可以赎身。
如果一家人同行,与之前王仁智各县市少量派驻两三饶计划不符,作为奴仆大家哪能奢求主人为奴仆改变计划。明白各中缘由后,王仁智安慰大家道:“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