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经营遭遇部分困境,资金周转严重受影响,二十多亿的货款无法及时回收,更是资金紧张。
这还不算,泰裕方面订货时还有一家也签订的类似合同,据民生日报调查,两家因为是兄弟俩,所以采取的是同一方式,等于桥梁厂和冶炼厂错发了价值近五十亿的货。发生这种事情损失的只是运输费用,给予泰裕方面部分装卸保存货物的补偿,损失不会太大,人家也不会贪墨两家企业的货物。
问题是桥梁厂之前给老店方面赶工期,导致很多订单工期很紧,发错货物导致资金难以及时回笼,影响到企业正常生产,拖欠很多员工薪水,引起员工消极怠工,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很多客户合同到期收不到货,多次催促企业发货无果,一怒之下向两家索赔,桥梁厂和冶炼厂官司缠身,生产经营陷入困境。
为了筹集资金确保生产经营,两家企业董事长不得不忍痛变现手里持有的筹码,导致近期两家企业股价回落,能否度过难关前景难料,因为减持筹码董事长大位有可能旁落。民生日报分析时暗指导致桥梁厂和冶炼厂陷入困境与泰顺共和国这兄弟俩只顾自身私利有很大关系,但两人又无可指责,人家也是为了确保自身利益无可厚非。
民生日报分析之后总结归纳,导致这两家大型企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还是两家企业自身,洪灾之后刚刚走上正轨,元气尚未恢复,便有些得意忘形放松警惕性。老店与川江两地联合兴建川江大桥,正常情况下这类政府间合作很少出现意外变故,但川江毕竟是地方政权,川北国通盘考虑有权否决川江市与老店市的决议。
这件事情川北国没什么过错,其它地区反对川北国只能服从多数,老店市和川江市也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川北国其它县市,川江市必须服从川北国决议。要过错只能怨企业自己,虽然政府间合作出现意外变故的可能性较,但不是没有可能,如果投资规模不大可不等川北国批准,错就错在这是项近千亿的大项目,几百亿资金几乎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哪能眼睛盯着巨额合同心里想着尽快恢复元气没有点危机意识。
两家企业陷入今的困难重重处境,决策者和他率领的管理团队难咎其责,据民生日报的相关消息,即便川江市努力服川北国,恐怕川江大桥工程也不一定可重新上马。老店方面遭到来自川康境内的问责,特别是以均贤市为代表的一些地方势力,指责老店方面致使巨额资金闲置,强烈要求把这笔巨额资金用于其他急需的基础设施建设。
老店方面对于到手的肥肉当然不能轻易放弃,把这笔款项用于川江大桥的配套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