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遍,似乎对这个信息感到惊讶。
“没错,加快速度。”特鲁索夫点头同意,接着补充:“我马上去找库尔布斯基!”
尽管对于601所谓的具体改动细节并不完全了解,特鲁索夫还是直接回应道:“我知道你的意思。这架新飞机的性能显然有了显着提升,我们必须加快速度应对。”
能着手的项目有:
“你当我是傻子吗……再,这飞机再怎么改也是二代机,没啥好看的。”莫辛果断摇头。
几秒后,莫辛似乎被服了。
此时,特鲁索夫已想好准备前往验证涡喷14的整体研发。
莫辛也坐不住了,心想不能再等了。
此时,盛京正值晚餐时间,而莫斯科才刚过午餐。
米哈伊尔·波戈相,西蒙诺夫的学生与继承者,感到这次重生给了他前所未有的收获。
管理技能更是已升至满级。
旁边的两位苏霍伊工程师目睹了首飞全过程,心中所思远比旁人复杂。
波戈相脸色沉重。工程经验正在提升。
“米沙,我们必须加快与华夏的苏27技术转让谈牛告诉库尔布斯基,在转让细节和购机数量上可以适当让步,但价格和支付方式必须遵守。”
师徒俩对是否向华夏出售武器一直有不同意见。
波戈相认为,与其将时间花在讨价还价上,不如通过幅度让步快速获得资金,再投资新机型的研发。
随着西蒙诺夫因年龄和健康逐渐退居二线,波戈相开始实际掌管苏霍伊研发局的技术团队。
因04号和05号试验机的研发有所调整,04号机首飞后的次日,杨知书迅速组织了一场跨多个单位的八三工程协调会,确认当前的技术状况。
与以往601所内部的范围讨论不同,此次会议规模更大,涵盖面更广,参会人数激增。
机翼改进进展顺利。
许宁负责机翼研发,而机翼结构攻关组则以牺牲约5%的油箱容量为代价,成功将缝翼所需管道和液压系统整合进主翼结构内,这一改进大大节省了项目时间。
林欧华带领的数字化研发团队与112厂合作,在04和05号原型机的新机翼改进和生产中引入了数字化制造技术。
这时112产能在获得完整研发资料后,几乎与风洞测试同步启动生产准备。
在风洞测试期间,飞行控制系统研发团队迅速计算出带有风翼条件下飞机的控制参数,并对原有的飞控系统进行流整。
他们基于歼8act和即将首飞的歼8iiact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