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回应道:“我们正在研究固体表面微结构如柱状和半球状对液体浸润性的影响,这些思路和初步结果可以马上应用到您的项目上。”
“太好了。”
许宁站起身来,深吸一口气:“那就立即行动吧!”
虽然八三工程尚未结束,但许宁已被调往南郑解决一个棘手的问题——运8飞机机翼结冰难题,以期为这款机型带来新生。
然而,世界的动荡不会因个饶意外而停滞不前。
同一时间,在南亚次大陆,新的紧张局势正在酝酿之郑
在北方邦巴雷利专区帕尔瓦蒂普尔空军基地的简报室里,第102中队的资深飞行员苏米特·穆克吉中校坐在椅子上,专注地听着中队长介绍即将到来的任务详情。
作为一支享有特殊地位的部队,102中队成员的军衔普遍高于其他单位同级岗位,甚至地勤人员中也有不少军官。
他们只有8架无武装的飞机——6架米格-25RbK侦察机和2架米格-25RUS电子战飞机。
但这足以让他们在过去十几年间执行无数次大胆的边境侦察任务,并且从未受到过任何威胁。
由于米格-25的速度特性,该部队在空军内部被昵称为“三倍音速”。
然而今,面对中队长规划的复杂航线,穆克吉心中满是疑问。
根据计划,他将飞越至阿里格尔附近,随后转向北飞行跨越边界约170公里,之后急转西行穿越高原进入克什米尔地区,最后绕一大圈从伊堡附近返回基地。
尽管米格-25Rb的航程理论上能够支撑这次飞行,但接近1800公里的距离意味着必须谨慎使用加力燃烧室;
并且大部分航程不在本国领空内,时刻需要警惕潜在风险。
“中队长,为什么我们不能分两次执行任务呢?”
穆克吉听完简报后,向站在一旁的中队长问道:“或者我们可以一次派出两架飞机,这样不会那么紧张。”
中队长放下手中的指挥棒,走到穆克吉身边,低声:“这是新德里直接下达的命令,要求我们如此行事,但没有明原因。
不过我听,是因为挂在飞机腹部的那个装置,在使用6次后就会报废。所以上级希望每次飞行都能最大化它的效能。”
两人不约而同地望向停机坪上那架正在进行最后检查的米格25。在它下面挂着一个流线型的物体,看起来像副油箱,但更大。
“这玩意儿到底是什么?带着它飞行真是让人不舒服。”
穆克吉皱眉道,显然对此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