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的祝意整理了下头发,插话道:
“像这次,如果不是去年我们与枫叶国的科伦坡先生合作过自然结冰试验,即便他们想对外合作,顶多也只是找俄易斯,不会想到我们。”
她的话语既赞美了许宁,又巧妙强调了丈夫的作用,赢得一片赞赏声。
车厢内一时充满愉快气氛,而许宁则因接连不断的夸赞略显局促。
有些事点到即止就好,反复提及反而显得刻意。既然丁志恒和杜亦熵两位关键人物了解他的贡献,这就足够了。
因此,他借祝意的话转移话题:“到罗西·科伦坡,这次的事还真与他有关?”
梁绍霖解释:“常工离开后可能没再关注这边动态,我们的老朋友科伦坡回国后被调入母公司芬梅卡尼卡,现在负责国际航空合作事务。”
车内其他曾参与那次自然结冰试飞的人听了这话,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这次的合作提议,是他们首先提出的,集中在防除冰技术和自然结冰条件下的适航认证上。”
“原来如此。”许宁顿时明白过来。
在海外的大企业中,内部竞争同样激烈。
比如阿古斯塔出身的科伦坡,在升任母公司国际合作部门负责人后,自然而然地将更多资源倾斜给过去的项目——新舟60飞机。
这样一来,他的个人利益与中方的利益紧密相连,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固的合作关系。
然而,在90年代,国内的管理学界还在盲目推崇西方企业的管理模式,忽视了实际操作中的人脉和利益绑定策略,因此在人事变动方面吃了不少亏。
直到2010年前后,才开始重视起系统化的人际网络建设。
经过一番思考,许宁建议道:“我们应该考虑长远经营科伦坡这条线,尽量支持他在公司内的晋升,这对双方都有利。”
梁绍霖打趣地:“你这是要干涉芬梅卡尼卡集团的人事安排吗?”
“我是认真的。”
许宁的回答坚定而沉稳,车厢里的气氛也随之变得严肃起来。众人重新集中注意力,等待他的进一步解释。
“在合作过程中,如果由他出面谈判,我们可以适当在非关键问题上让步;
若是其他人,则坚持我们的立场不动摇。这样未来深化合作时,我们就能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至于科伦坡本人,由于他的晋升得益于我们提供的机会和支持,所以他的根基在于与华夏合作的成功项目。
因此,当面临选择时,出于自身利益考量,他也更倾向于我们,就像这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