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他们的预测是否一致。
洛伦佐教授皱起了眉头,意识到事情远比想象中的复杂。
早先谈判中,许宁提及需要建立全新的研究方法甚至理论体系时,洛伦佐以为这是合作项目的一部分。
现在看来,这些成果已是华夏团队独立完成的研究总结,无需外部援助,并且他们对于自己的数据精度表现出高度自信。
洛伦佐怀疑,华夏方面或许早已进行过多次类似的飞行测试,这次不过是一次展示实力的机会。
尽管他的猜测带有些许误解,但最终结论确实捕捉到了重点:这是一场技术和实力的炫耀。
科伦坡则提出了一个实际的问题,关于实验条件的实现可能性。
他记得上次自然结冰试飞等待合适气象条件花费了两周时间;
而现在镐京的气良好,要遇到400微米水滴直径和零下30度这样的极端气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的确如此。”
许宁回答道,承认在现实中重现那些极端条件几乎不可校
许宁正思索着如何巧妙地将话题转向下一个议题,没想到科伦坡的问题就像瞌睡时有容来枕头一样恰到好处:
“实际上,sld现象虽然广泛存在,但只有直径于200微米的过冷液滴较为普遍。
不过,这次我们有了新方法,不再像以前那样依赖气。”
科伦坡好奇地追问:“这新方法是指……”
许宁等的就是这一刻,他果断地:“多无用,你们已经看到了结冰模拟的结果。现在我带你们去看看我们的‘秘密武器’。”
听到这话,三饶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他们没想到一向谨慎的许宁今竟如此大方。
“请三位跟我来。”许宁道。
离开机房时,工作人员不忘分发打印好的模拟结果给每个人。
一行五人,加上三名特勤人员和翻译,共乘两辆军绿色的212吉普车出发。坐在后座的瓦莱特女士显得不太自在。
一路上,她被这辆简陋、缺乏舒适性的车辆颠得够呛。
“许先生,既然你们能制造像新舟60这样先进的飞机,为什么不用同样的技能用来造更先进舒适的汽车呢?”
瓦莱特一边抱怨一边用双手紧紧的握住汽车上的把手。
让许宁被瓦莱特的这个问题问的愣了一下。
“瓦莱特女士,据我所知,我们并未安排欧洲代表团体验过新舟60呀。”
“我在去年春洲航展上曾进新舟60的客舱体验过。虽然并没起飞,也感觉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