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像是一位领导人,显然来者不善,是有备而来。
“确实有事,不过不是我一个人要找你。”
丁志恒坦然承认,随即向旁边的人介绍道:“这就是老杜一直提到的学生,许宁。”
“你好,许同志,我是宋可建。”
对方上前一步,友好地伸出手来,语气温和而带着几分幽默:
“听丁主任和杜院士多次提及你的名字,很想见见你。听你最近总是不在京城,所以我才特意赶来镐京。”
尽管宋可建的话听起来像是玩笑,但对许宁而言,回应起来并不容易。
不过,丁志恒很快接过话头,轻轻拍了拍许宁的肩膀:
“老宋啊,你这话可不对。
我之前告诉过你许回京城的时间,是你自己忙得抽不开身来我们科工委,怎么能怪到人家许头上呢?”
丁志恒和宋可建同年出生,一同前往苏连留学,回国后都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工作,彼此熟识且关系良好。
因此,当宋可建被提及某事时,他只是笑着摆了摆手:“我这国家科委主任,专门跑去国防科工委见人,有点不太合适吧。”
一番轻松的交谈之后,三人决定一起散步。
走着走着,宋可建转向许宁问道:“许同志,我听你在与欧洲谈判时,提出了建设大飞机产业园的想法?”
许宁确认了这一法,并解释道:
“是的,我的想法是通过与空中客车合作以及争取更多订单,培养一批有能力或有潜力成为航空领域上游供应商的企业。
将这些企业的力量集中起来,聚焦关键技术,打造一个能产生规模效应的产业集群。”
这段话虽然在后世可能不算特别出色,但对于90年代来,产业集群还是个相当新颖的概念。
宋可建听后频频点头,开玩笑地:“如果有一你转到宣传岗位上,肯定也能干得不错!”
丁志恒在一旁补充道:
“老宋,我记得去年有一篇关于空军实现超视距拦截自由的文章,好像就是受到了许的启发。”
三人边走边谈,从172厂的路边一直聊到了一间会议室,直到夜幕降临。
“许同志。”
宋可建坐在沙发上,手中捧着茶杯感慨道:
“提出如此宏大且具指导意义的构想,已经让我惊讶不已;更没想到,这个构想竟出自你之手。”
面对宋可建的话,许宁有些不解:“宋主任,这是什么意思呢?”
“我第一次听到你的名字,是在一次高级别讨论会上,老丁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