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的看法。
考虑到沪飞与麦道合作遗留的问题,许宁认为应避免将产业园设在几个核心城市,以防产生不必要的联想或不良企图。
面对宋可建进一步追问具体选址,许宁感到措手不及,因为他之前并未深入思考过这个问题。
技术上讲,选址并不关键,甚至放在通辽也行得通。
然而,在非技术层面,这一决策的影响深远,尤其对于正在起步阶段的航空产业来,即使初期只能从事一些边缘业务,其重要性也不容觑。
上世纪90年代,各类工厂如日化、纺织和电子厂都成了吸引外资的宠儿。
当时不少国有企业尽管还能勉强维持运营,却在这一波对外开放中被当作筹码出售。
而今,摆在面前的是一个大型飞机产业园区的构想。
这个项目能创造多少就业机会,带动多少经济增长,吸引多少专业人才,以及这些人才将如何进一步刺激消费。
虽然许宁心中没底,但他知道这数字肯定不,大到他不愿轻易点出具体的城市名字。
毕竟,这样的决策不是他一个人能够决定的,甚至也不全在丁志恒或宋可建的掌控之郑
然而,刚刚的对话已经暗示了他的意见可能会直接上报高层。
现在已不再是当年秘密研发两弹一星的时代了,即使许宁想学前辈们隐姓埋名也行不通。
他在学校外的所有成就都被记录在新舟60飞机项目之下。
起初,谁也没想到这款双引擎螺旋桨支线飞机会牵扯出这么多后续发展,所以包括许宁在内的几位核心成员都将新舟60作为他们工作的掩护。
这意味着迟早会有更多人了解到他的贡献。
“上达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面对两位笑容满面的老前辈,许宁内心嘀咕:“这是组织对我的考验啊。”
对于刚才提出的难题,许宁最终回答他还未考虑成熟。
这既是推辞之词,也是事实。前世的记忆里,津确实有一条空中客车的总装线,但并未形成产业集群;
而在他重生之前,航空工业确实在规划一个新的大型飞机总装基地以支持国产c919客机项目,候选城市都是航空产业基础较好的地方。
但除了这些经常去的城市,他对其他地方了解有限,因此需要更多时间思考最佳方案。
产业园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国产大飞机项目的推进速度。领导层也需要看到希望和信心。
如果连一个旨在提供配套服务的航空产业基地都难以建立,在面对更大规模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