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了摇头:
“飞机本身不是重点。关键在于它携带的那个高性能电子战与雷达侦察吊舱——那是漂亮国制造的尖端装备!”
听到这里,许宁顿时来了兴趣:“所以那个吊舱现在……”
杨知书脸上露出了一抹年轻人般的纯真笑容:“已经在我们手中了。”
“我们的飞行员真是干得太好了!”
许宁兴奋地与旁边的同事轻轻击掌庆祝,这一举动吸引了会场其他饶注意。
尽管他很想用更口语化的词句表达内心的激动,但考虑到场合,还是选择了更为正式的语言。
不久后,几位飞行员围了过来加入讨论。许宁几个月前曾在一次交付仪式上见过郑良群,当时他们只是简单交流了几句。
“祝贺郑副师长,您带领团队取得了航空兵部队有史以来第一个超视距空战胜利,为我们的航空工业争光了!”
郑良群这次的战绩不仅刷新了多项记录,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自1967年以来首次实战中的胜利。
“三十年来的首胜”虽令人振奋,但“真正的第一胜”听起来更加鼓舞人心。
“哪里哪里,是你们提供的先进装备给了我们发挥的空间。”
郑良群试图掩饰自己的喜悦,但嘴角的笑意却怎么也藏不住。
杨知书在提到歼8c的战绩时,那股子高兴劲儿就像个得到新玩具的孩子。
而亲自击落米格25的郑良群,那份喜悦更是难以言表。
每位战斗机飞行员都梦想着能在自己的战机上标记一个真实的胜利符号。
这次的超视距战果,是他们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突破。
从80年代中期开始,华夏空军就装备了理论上可以进行超视距作战的飞机,但直到现在,真正打过这种战斗的飞行员仍然屈指可数。
郑良群不仅做到了,而且遥遥领先。
这个成就将被载入史册,甚至可能让他成为全军学习的榜样,未来海空军的飞行员们都会或多或少受到他的影响。
光是想象一下,郑良群就觉得兴奋不已。
然而,因为作战地点在国外,他不能随意分享这份荣耀,连受勋也是低调进行,这让郑良群感到无比压抑。
“那个多功能吊舱的研究进展如何?我们能考虑逆向工程复制一个吗?”
许宁理解那种想要分享成就的心情,于是快速提出了几个问题,既满足了自己的好奇,也为郑良群提供了一个倾诉的机会。
郑良群终于能够敞开心扉:“敌方的米格25原本只是基础型号,主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