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逍遥小说网 > 大国军工:我为祖国献核弹 > 第442章 一步一步稳扎稳打

第442章 一步一步稳扎稳打

读完。

看完前两页,他的第一反应是惊讶:“哇,我竟然做了这么多?”

尽管在过去的一年里,许宁确实完成了不少项目,但作为一名技术人员,他更关心的是如何解决前世遗留的问题,以及缩短开发周期。

至于这些努力究竟为国家省下了多少钱,他并没有过多思考。

然而,电报中的一个细节让他大吃一惊:戴国荣提到,购买这批大型飞机的资金,正是来自十一号工程的节余。

仅外汇就达到了至少十亿美元,还不算人民币部分。

难怪最近几个月,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重生后的许宁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宏伟目标:

在三到五年内,提升自己的影响力,达到能够左右政策的高度。

令人惊讶的是,仅仅一年时间,他就几乎实现了这个梦想,尽管他的影响更多是间接的。

为了庆祝这一成就,许宁打算好好犒劳自己一顿。

然而,一封电报的到来却让他的心情复杂起来。

原来,国家派出的代表团前往伊留申集团,希望购买接近完工的十架飞机;

并寻求更长远的合作,同时与图波列夫集团建立初步联系,以支持他提出的国产客机项目。

但谈判并不顺利,双方在价格和支付方式上产生了分歧,导致进展缓慢。

更让人头疼的是,俄易斯方面似乎已经形成了统一战线,不再像以前那样各自为政。

他们新成立了一家专门负责对外航空装备和技术出口的公司,这让原本计划利用企业间竞争来获取有利条件的策略失去了作用。

虽然电报中戴国荣没有直接要求什么,但从字里行间可以读出隐含的意思:

去年,许宁成功推动了歼8c试飞,对十一号工程的谈判起到了积极作用;现在,是否能再次复制这一成功?

面对这样的请求,许宁感到无奈。

饶能力终究有限,八三工程的成功是因为它符合当前的技术水平,属于努力一跃就能触及的目标。

但战略运输机则完全不同,这不仅是一个技术挑战,更是规模上的巨大跨越。

结构研发一直是华夏航空工业的短板,即便是较型的ARJ21支线客机,在研发时也依赖了不少外国专家的帮助。

而172厂目前的生产能力,远不足以将任何先进的研发蓝图转化为现实中的飞机。

重型模锻压机、蒙皮拉伸机等关键设备的缺失,使得制造大型飞机的梦想难以迅速实现。

许宁非常渴望推进大飞机项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限定室友(1v2) 他的视线(西幻1v1) 今天美人师尊哭了吗 完蛋!被困在百合黄游出不去了 全网黑后我在军旅综艺杀疯了 万国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