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他们采用了国际上流行的一些理论,通过数据分析来评估顾客满意度和过程管理,从而实现持续改进。
林绪滔滔不绝地讲解了四十多分钟,显然他对管理有着深刻的理解,并非死记硬背。
最后,面对许宁关于亏损原因的问题,林绪显得有些沮丧:“归根结底还是国企的老问题——办法再好也要靠人去执校”
许宁表面附和,心中却有了自己的判断。
今就算是把西门子整个搬过来,管理方法也跳不出墙上那些条文。
几年前国企管理体系混乱,各种内部矛盾重重,让人难以施展。
现在实行厂长负责制,现任厂长似乎既懂管理又懂技术,但最终还是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实在令人费解。
许宁也明白了为什么在连年亏损的情况下,林副厂长的位置依旧稳固。
从他刚才的表现来看,任何人看了都会觉得工厂的亏损并不是他的错。
换个不懂行的人来做厂长,情况可能更糟。
实际上,自从上一任厂长离职后,虽然林副厂长没有让工厂变得更好,但他至少止住了下滑的趋势。
至于林绪提到的理由,它们非常符合90年代末的社会舆论——国有企业本身就被认为是问题的根源,无人质疑这一点。
但这服不了许宁。因为林绪提到的问题,在大企业中普遍存在。
常佳瑶并没有选择飞行员的道路,而是毕业后在几家知名大厂工作过,所以许宁清楚这些问题并非根本原因。
林副厂长确实有他的能力所在。面对一个可能懂技术的人来视察,他巧妙地将话题转向企业管理问题,避重就轻。
如果换一个人来,很可能就会被他的话所蒙蔽。
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关于江重的资产负债表为何会呈现那样的状态。
5亿的负债不假,但单凭现有的设备和厂房价值来看,许宁估算其价值远不止几千万人民币。
于是他假装不经意地问:“听我们厂要归到兵器工业总公司那边了吗?”
林绪愣了一下,然后摇头:
“去年年底确实有这样的法,但在提交了我们的资产负债表之后,就没有下文了,估计是我们那5亿多的负债让他们望而却步了……”
“5亿的负债?”
许宁装作惊讶地:“我对机械不太了解,但从这些厂房和设备看,应该能抵掉不少负债啊,怎么会这么难处理呢?”
“您有所不知。”林绪带许宁走近一排盖着雨布的设备。
厂里的许多机器都是从东德、罗马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