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进一步分化出五家七宗,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支佛教宗派。”袁心怡,。
张其金听到上,他作总结性地道:“通过你的讲解,我现在终于知道《坛经》是对慧能大师在韶州大梵寺讲经的记录,以简洁明聊文字阐释了禅宗思想的精髓。虽然文字简单直白,但对于普通人来讲,要想读懂《坛经》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这正如慧能大师,在迷惑的时候,就需要‘大善知识’的帮助。你就是我的大善知识呀!”
袁心怡微微一笑:“我还不配做你的善知识,但我可以告诉你,禅宗的开示法历来轻松活泼,毫无神秘感,慧能大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既然成佛只有自己去寻找,那么就让我们借助《坛经》,在心中找到一方属于自己的清净世界。《坛经》尤其注重破除对文字的执着,‘不立文字’是慧能大师的主要思想之一。正是有了这个思想,你可以读读260字的《心经》。”
“到《心经》,我还能背诵呢!”张其金道。
“看把你能的。”袁心怡笑着:“哪你背给我听听。”
张其金为了证明他不是在袁心怡面前谎,就当着袁心怡的面背诵袁心怡对张其金,了《心经》。在张其金背诵完后,袁心怡:“光会背诵是不能得到佛的加持的,你还要理解心经的含义。那你给我讲讲《心经》这个名称吧!”
张其金微微一笑,对袁心怡侃侃而道:“《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心经》,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全经只有一卷,260字。属于600卷《大般若经》中的一节,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言简而义丰,词寡而旨深。很多人诵读、书写《心经》,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它本来并不是一部独立的经典,而是出自玄奘大师翻译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大般若经》。
“在《大般若经》的‘学观品’中可以找到与《心经》几乎完全相同的经句。由于《大般若经》多达600卷,部帙庞大,为了受持方便,所以古德大贤者才将这里面最精要、最核心的部分摘录出来,单独流通,因此而被称为《心经》。”
“《心经》既然是出自《大般若经》,那么它是于何时开始单独流通的呢?为什么现在有关学者还没有完全确认下来呢?”张其金问道。
“从流通的版本来看,《心经》的最早单独流通时间应在公元5世纪初。《心经》有两种流通版本,短的称‘略本’,长的称‘广本’。较早流通的‘略本’有两个:一个是后秦的鸠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公元402年-412年);一个是唐代玄奘所译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