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发动机毕竟是有极限的,能够提供的总功率就那么多,如果让飞机长期处在接近极限的状态下飞行,或者发动机的情况不太稳定,就可能出现供电不足的情况。
后世的f35战斗机就一直被这个问题所困扰,无法维持维持机上设备同时全功率运行,一直到常浩南重生的时候都没听解决。
所以,如果供电还能够维持正常,至少明发动机还处在一个比较游刃有余的工作状态下。
指挥口令被迅速下达给了空中的付国祥。
作为一架全状态原型机,04号机上面自然也安装了1471g雷达。
相比于歼8b上面那台本质上是从测距雷达改出来的208a单脉冲雷达,1471g的性能就要好上很多了。
这是华夏第一部x波段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首次具备了(至少是理论上的)下视能力,可以引导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进行超视距攻击。
无论怎么,对于歼8这样一款飞机来都是满足需求的。
不过作为代价,雷达开启所消耗的功率也比过去高了不少。
“雷达已经通电,自检成功。”
在两万米高度上开雷达,如果不特地设置一个靶机的话,自然是什么都搜索不到,但只要能够正常工作,至少明电源方面没有问题。
听到这个消息的常浩南和杨奉畑对视一眼,也是面露喜色。
相比于完全经由他们之手设计测试的飞机机体和航空动力,电科14所负责研制的1471系列雷达属于一个不完全可控的因素。
但是这次既然能在2万米以上的高度完成自检,明至少在底子上没有问题。
至于霹雳11空空导弹……
严格来,机载武器并不属于八三工程包含的内容。
不过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还真有可能遇到“有机无弹”的情况。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饭总要一口一口吃。
导弹的问题不是601所能解决的,当务之急还是继续完成试飞。
“允许继续试飞,但必须保证最大速度不能突破2900。”
常浩南低头在塔台指挥员旁边道。
根据他对换发之后歼8-3性能的模拟计算,限制飞机最大速度的已经不再是动力因素,而是机体。
飞行器在稠密大气中作超音速飞行时,与高速气流的摩擦会引起机体表面温度急剧升高,从而导致机体材料结构强度减弱,刚度降低。
对于歼8-3这样以铝合金为主要材料的机体结构而言,2.5马赫基本上是保证飞行安全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