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听常浩南这么一,才第一次真切地有了些感受。
几人话的功夫,电脑上正在运行的优化算法也到了尾声。
不过跟前面几次不同,并不是真正输出了什么东西。
“已经不用继续下去了。”
常浩南中止了程序运行并打开日志文件,很快找到了症结所在:
“处理约束的办法有问题,所以没办法收敛,再怎么跑也不会输出有效解。”
三脸震惊.jpg
“你们看,这两个函数虽然不能算作弊,但其实也是钻了赛制的空子,第一名的算法只适用于可分量的竞赛验证函数,根本不能叫通用优化算法,几乎不具备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名的稍好一些,但要计算拉丁方,不适用于参数太多的情况,也有很大的限制,换句话,前两名都是完全为了比赛而生的应试算法。”
常浩南分析道:
“当然,从参赛的角度上,通用算法并不比它们高贵,但就我个人而言,还是希望算法学的发展能够更加贴近实际的应用层面,而且……”
到这里时,他犹豫了一下,因为后面的内容确实完全是他的推论,不过最后还是讲了出来:
“而且根据你们的描述,我估计这一届比赛可能会针对这种行为增加一些限制,比如在测试流程里面加上一个标准以外的模型或者函数。”
“……”
总之,当晚上,常浩南又成了实验室最后一个离开的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