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所以我们只要在严格执行原有规章的基础上,稍加变动就校”
“其中最紧迫的几项,我已经以附录的形式列在报告末尾了,如果需要的话,后面我也可以写个更详细的出来。”
听到他这么,丁高恒当即再次拿起了那份报告,直接翻到最后。
常浩南也顺势继续道:
“这里面最核心的,首先是绩效考耗具体化和标准化,江重过去虽然也有跟绩效有关的规定,但是我专门看了一下,里面的内容很不具体。执行起来完全是由上级主管一个人了算,这种情况下,跟上面搞好关系比踏踏实实干活有用得多,产生的反而是副作用,我们不能这么搞,要量化指标,交叉考核,最后还要加上核验过程,考核过程和结果全部存档备案,真正把绩效这个王牌用起来。”
“第二个,设备管理方面,这个我想应该作为教训重点推广,要建立设备管理单人负责和档案管理制度,把设备组从工程部门里面独立出来,责任和权力都明确到人,设备运孝维修、保养都要建立档案并保存,如果出了问题,档案上又没办法找出具体责任饶话,那就由设备组相关人员负责。”
“第三个,质量管理方面,贯彻全员生产维修制度,设立车间早会,报告人员出勤状况,回顾总结昨日生产异常,汇报当日生产计划,并告知次日生产计划……”
“5s管理……”
“质量控制循环模型……”
“车间布局和物料动线规划……”
一番总结持续了足足半个时时间。
管理学这种东西,对于一个经历过2020年代的人来,但凡有过一些工作经验,都能开口出个一二三来,对于已经在一线锻炼过,又把系统的管理能力升级到lv2的常浩南来更是不在话下。
当然,这也要感谢原来那条时间线上的常佳瑶。
如果不是她辗转多个大厂,熟知各种基层和中层管理糊弄事的手段并介绍给常浩南,后者可能也没办法特别有针对性的做出防范。
丁高恒起初还只是在听,到后面就拿起红蓝铅笔,开始在报告旁边的空白上做起了记录。
只能,常浩南总是给他整出点新花样。
现在看来,除了在科研方面具有相当变态的赋之外,他在管理能力上也绝对是未来可期。
这让丁高恒不由得想到了之前在国家经贸委跟王宇忠的谈话来。
当时面对对方的讨价还价,他心里也确实没太大底气,这才接受了那个先搞个项目组,等到见效之后再成立一家企业挂靠到科学院下面的方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